没有发行审批制对A股很重要
没有发行审批制 对A股很重要
没有发行审批制 对A股很重要 更新时间:2011-1-19 7:13:28 记者观察 早报记者 忻尚伦 当A股出现史上第一次5只新股上市首日集体破发后,某网站开出一上联“中一签亏九千,中签如中枪”,有网友对出下联“吃九亏赚一弹,圈钱如抢钱”,横批“让子弹飞”。 玩笑之中尽显中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遭遇的尴尬。究竟什么原因让中国A股屡现“新股三高”?新股三高难题该如何破局? 新股市盈率持续“发酵” 创业板开板初期,当28家公司掌门人欢天喜地地敲完了开市钟之后,一家超募了一倍资金量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向记者不无担忧地表示:“超募了那么多钱,短期内哪里有地方可以投?明年业绩必然难看,净资产收益率必然大幅下降。” 但可惜的是,有这种想法的上市公司执掌者并不多。随着前两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原始股的解冻,二级市场上的密集套现潮便是力证。 在此之际,证监会启动了第二轮发行体制改革,改革的目的,便是在于遏制新股发行的“三高”现象。 相比前一轮,这次引入的新机制包括:网下申购引入了“摇号”机制,为的是杜绝询价机构为挤入获配行列,而肆意托高价格;在询价环节中,除了传统的基金、券商、保险等六类金融机构外,还加入了保荐机构推荐对象,包括了私募、风投以及传统行业,为的也是通过产业思维来压低新股报价…… 事实证明,这些措施不仅没有压低发行价,反而让发行市盈率出现了进一步的“发酵”。 今年A股或推退市制度 对于目前新股三高现象,有资深业内专家分析称,目前A股询价机制的问题还有不少,一个问题就是询价人本身就是新股配售的购买人,“只要市场不算太差,网下认购肯定超额。”他认为,即便是引入摇号机制,也不可能有询价机构往下喊价。 另外,在完成了股改之后,IPO上市公司的股份依然存在大部分限售股,并没有完全市场化,“从目前IPO新增股份比例看,新发股份数量对总股本的比例不会高出20%。”也就是说,新股上市之初,仅有不足20%的股份在市场上流通,这使得二级市场定价高度失真。 “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内资本市场上久治不愈的顽疾市场化的退市制度未推出。”该资深人士说道。但他预计,证监会极有可能在今年对退市制度进行大手笔的改革。 在2011年1月14日闭幕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今年的重点工作是对市场体制机制的完善,将研究推出发行体制后续改革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市场化并购重组制度建设,规范和引导借壳上市;完善退市制度。 分析人士称,如果没有严格退市制度的约束,IPO公司上市后的破发,对上市公司本身,并不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这并不会约束上市公司的随意“圈钱”行为。 “发行体制伪市场化” 在业内资深人士简直看来,上述所有问题都不算实质问题。他认为,在发行审批制下,企业越小,越能占现行发行制度的便宜。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板在审批制未能取缔的情形下,用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的方式推出,对这个本来就极不正常的市场所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想象。 “我可以不客气地说,现在发行体制改革遵循的市场化是伪市场化。”另有一位资深业内专家说道。 据介绍,最早中国的新股发行是由发改委来定额度,证监会审核批准、发行,是行政性很强的做法。近年来,新股发行制度一直在调整,改的主旨永远是“市场化”。 在这位业内资深人士看来,历次改革永远只是触及皮毛而非内核。他指出,新股发行不是实行注册制,而是审批制,“这本来就是行政市的最本质特征。”他说道,如果要做成“国际金融中心”,交易所却没有放行IPO上市的权利,是肯定不行的。 简直也表示,如果放开发行审批,则上市暴富消失,PE腐败消失,突击入股消失,二级市场真正恢复投资价值,监管机构将其殚精竭虑挑选上市公司的人力物力全部用于对虚假信息披露及欺诈的反制,各方主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善莫大焉。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http://www.jingxigui.com/n/80443.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068.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379.html
http://www.gdmzwhlytsq.com/hyjt/s38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