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门-这个万亿地级市,每8人就有一老板!
作 者丨熊剑辉
佛山究竟有多能打?
(资料图)
比黄飞鸿、叶问能打多了。
据南方周末研究员危昱萍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作为一个地级市的佛山,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位列全国17位,超过济南、合肥、福州三大省会!工业增加值5768亿,为中国第六大工业城市,列广州、北京之上。
全国万亿GDP城市中,它是工业增加值占GDP最高的,堪称靠工业实体壮大经济的第一城。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作为中国最凶猛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佛山2021年生产了9.7亿平方米墙地砖、4.8亿件服装、4800万件家具、1300万台热水器、3500万个电饭锅、6000万台微波炉、32亿只电子元器件、2.3万套工业机器人……
陶瓷、酱油、电风扇、微波炉、消毒柜、铝型材产量,统统世界第一。
北滘的家电、南庄的陶瓷、乐从的家具、西樵的纺织……佛山既有不计其数的小作坊,也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星罗棋布在40多个街镇里,织成了一张密不可分的工业之网。
美的、碧桂园、海天味业、小熊电器、蒙娜丽莎、马可波罗、东鹏控股、格兰仕……由于“有家就有佛山造”,连四处疯抢热水器、电热毯、电暖器的欧洲人也发现,佛山的货又全又好。
在资本市场,“佛山军团”坐拥7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截止到2022年10月),总市值近1.2万亿,且大多为制造业企业,不但传统制造享誉世界,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也崭露头角。
这个城市既不是省会、又不是特区,既不靠海、又不沿边,它究竟是怎么干出来的?
1978年8月8日,港商投资的“大进制衣厂”,在佛山悄悄开了张,成了中国最早的“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之一。
▲大进制衣厂
但此时,离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还有4个多月。
“这是不是搞资本主义?”巨大的疑问萦绕在人们心头。
但佛山人决定——不等了。结果,大进投产当年,大赚20万美元,工人的工资比镇长还高。
即便“大进”成为佛山开放的风向标事件,但人们对赚钱、致富还是心存疑虑。
很快,“贺富事件”改变了一切。
1980年1月10日,佛山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领着县领导,抬着烧猪、蒸酒,带着鞭炮、烟花、舞狮,到南沙大队跟村民开席喝大酒。
▲梁广大(前排左二)到南沙大队贺富
因为1979年,南沙大队成了南海县首富村,梁广大是来专门来“贺富”的。
轰轰烈烈的“贺富”连搞3年,群众“怕富”的顾虑也被彻底打消。于是,农民自办的小作坊、合资兴办的大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农民洗脚上田,工厂拔地而起,公司遍地开花。佛山迎来了真正的大时代。但佛山人的进取,并没有就此止步。
“大进”开张3年后,佛山人迅速还清了港商投资。
他们抢先搞“三来一补”,并不是想替人打工,而是先“借船出海”,等到消化吸收了外来的资金、技术、市场能力后,马上就走上了自主经营的道路。
即便在广东,也很少有人像佛山人这样,骨子里浸透着强烈的自主意识。
而凭借“贺富”出名的梁广大,1983年升任珠海“父母官”。在此之前,他给佛山留下了一句重要的话:
多一点引导、帮助,少一点限制、干预,解除对农民的束缚,把经营自主权真正交给群众。
2002年,当黄龙云到佛山就任市委书记时,看到了一幅令人担忧的场景。
由于大量贷款修高速,佛山的收费站多达43个,有的收费站相隔还不到2公里。
之所以到处修路、收费、拥堵,是由于顺德、南海、三水、高明4个县级市经济都不错,佛山放权也比较多,大家关起门来过日子,导致交界处收费站林立,孤岛现象严重。
这让地级市的佛山,越发凸显出整体劣势。
因为40多公里外,就坐落着超级大城——广州。
佛山的企业,招人去广州、招商去广州;赚钱后,消费去广州、存钱去广州,融资更要跑遍北上广深港。有的企业做大了,甚至总部都想搬广州。
除了城市竞争力不足,伴随经济的持续发展,佛山更多的问题和压力也开始显现。
比如,制造业缺人。
从2000年起,佛山制造业享受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红利后,开始缺人了。工厂里,40岁以上的中年人,成了流水线上的主力军。
这导致佛山传统制造业中出现用工荒、工人“老龄化”,70后、80后工人成了主打,90后难觅踪影。
有人认为,是制造业薪酬低导致年轻人用脚投票。但企业一直在主动或被动提高薪酬,缺人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2020年,佛山张槎的纺织企业能给工人开出7000-10000元的月工资,但年轻员工的流失率依然高达70%。
一方面年轻人不堪忍受嘈杂的工作环境,一方面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便不肯进厂拧螺丝。
这让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佛山企业,越发感到危机重重,却不知如何破解。
劳动力之外,更大的隐忧,是佛山制造业面临落后于时代的危险。
佛山大部分传统制造企业,都从草根乡镇企业改制而来。它们经过多年发展,要么初具规模,要么小富而安,要么想要做大做强,却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品牌,更缺进一步转型升级的眼光和魄力。
尤其进入2010年代后,经济开始向技术与创新转型时,佛山在高科技人才上,面临着巨大挑战。
2017年,《经济观察报》发布“中国最缺大学的城市”排行榜,佛山以每万人67个在校大学生的绝对“优势”,“荣登”榜首。
从辖区内地方单元的各自为阵到佛山发展的整体挑战,从缺普通工人到缺高端人才,从缺大企业到缺又大又强的企业……这一堆堆的挑战,佛山是怎么解决,继而关关难过关关过,打出今天的成绩的?
面对内部各自为阵,城市整体优势被削弱,2002年,黄龙云上任伊始,就打出三记“重拳”:调整区划、打通道路、简政放权。
调整区划,就是将顺德、南海、高明、三水撤市设区,与禅城区形成整体。
行政区划统一后,撤销收费站、打通断头路,全都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黄龙云直接来了一个大手笔,耗资130亿,打造佛山的“一环路”。
佛山一环高速是广东最长的环城高速。它全长108公里,直接贯穿佛山五大区,并在不断拓展中将“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大经济圈全部串联。
建成一环大动脉,极大激发了佛山的内生动力,打通了城市向外的经络,为她在未来成为“万亿大城”,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在整合区域、捏指成拳的同时,黄龙云还将189项市级权限下放给区、镇,把佛山简政放权的“传统”推向更高境界,让每个手指都有更大的成长动能与空间。
这为后来者既往开来提供了条件。
2007年,北大经济学博士陈云贤出任佛山市市长,为佛山插上了起飞的新翅膀。
陈云贤曾任广发证券董事长,在他看来,解决缺人才、缺技术、缺研发、缺眼光的问题,都需要钱。
因此,佛山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更好地找钱、用好钱。
利用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力量,进而引进人才、研发技术,助力佛山制造转型大升级,由此成为佛山发展的新重点,而资本市场刚好也是陈云贤的专长之处。
但在当时的佛山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
佛山的企业家,大都比较低调务实。好处是扎根实业,踏实肯干;坏处是喜欢闷声大发财,讲究财不外露。于是,大家都闷头赚钱,不肯上市。
如何改变观念?陈云贤的办法是:推着走,做出标杆给大家看。
2007年3月,陈云贤召开企业上市工作会议,直接提出“构建上市公司佛山板块”、2010年实现40家公司上市的目标。
就在人们将信将疑时,陈云贤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当年4月,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成功募资129亿港元,25岁的大股东杨惠妍一举成为内地女首富,身价高达666亿港元。
这场上市财富盛宴,极大震撼了佛山的企业家群体。
2008年,陈云贤又推出促进企业上市的“463”计划:即4年内,推动100家企业启动上市或实施股改;60家登陆资本市场;融资总额达300亿元。
佛山企业从此掀起了持续上市的浪潮。
打通资本市场这条“金路”,佛山的转型升级有了更大的底气。
2015年,佛山出台《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方案》、《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引导传统产业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转型升级之路。
政府明确指引,企业抓紧行动。2015年,美的开启了对德国库卡(KUKA)机器人的收购,并在2022年实现境外全资控股。
拥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库卡工业机器人因此落户佛山,有望打造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
像美的世界级的洗碗机“灯塔工厂”,通过应用AI、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研发时间缩短30%、生产成本降低24%、交付时间缩短41%、缺陷率降低51%。
在2020年,格兰仕推出了拥有“厨师电脑”功能的超级计算机A6。
这是一台集数据、算法、交互、互联网等技术于一体的微观智能厨房。以此为载体,格兰仕得以开始打造对AI烹饪世界的构想——从人必须待在厨房利用产品烹饪,到突破时空的限制,让技术随时随地服务于人。
连房地产企业碧桂园搞多元化,也不是做其他,而是做机器人。
而像东鹏陶瓷这样的传统产业,则必须在高端制造上另辟蹊径。
通过创新研发石墨烯智暖岩板,东鹏研发出温暖不干燥的“发热墙”,直接能用手机APP操控墙体温度,实现“一墙暖一屋”。这一让人尖叫的陶瓷黑科技,已经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大放异彩。
高端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大趋势,不但有助于解决佛山制造业人口老龄化,高端人才、技术难聚集等老难题,也能创造出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大机遇。
佛山,再一次跑在了前头。
老市委书记黄龙云曾告诫佛山人:
只要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有些城市,一不小心就会落伍、边缘化。所以,在时代的每个转折点上,佛山都必须跟上。
佛山如何步步跟上,甚至引领潮流?关键在充分释放民间的创造活力。
从梁广大敲锣打鼓“贺富”到今天,佛山历届领导班子都在努力让政府少管但多帮忙。
比如,2013年,佛山出台《推动民营企业跨越发展扶持办法》:凡是产值跨越100亿、500亿、1000亿的企业,财政给支持、收费给减免、用地给保障、人才给政策。
送出这样的惠企大礼包,就是希望促进佛山民企跨越式发展。
同年,佛山又推动“党员民营企业家培养工程”,送青年民营企业家去清华培训,去IBM、苏宁学习,甚至到国企挂职锻炼。
佛山还针对企业推出“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1169个事项整合到一个窗口。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只上一个网”、“最多跑一次”,审批时间平均压缩80%。
电力供应对制造企业至关重要。很多城市还以“只跑一次”为荣,佛山却通过政企数据共享,实现了“零证”办电、“刷脸”办电,让企业一次都不用跑。
佛山还将9月27日定为“企业家日”,以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而他们眼中的企业家,核心就是民营企业家。
有人问时任佛山市委书记的李贻伟:“佛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他的答案是:“希望佛山成为一座办事不需要送礼的城市。”
依靠充分释放民间活力,佛山8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高不下,资产超过600万的“富裕家庭”多达7.4万户,在中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一。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李贻伟一语惊四座:
“民营经济是政府的奶妈,要靠她来养我们。”
这句话以及背后的清醒和精神,或许就是佛山持续成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