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南亚淘金:投资印度版支付宝占股40%
新的科技中心正在孟加拉湾崛起。支撑起它的背景是,世行数据显示,印度的GDP占全球总规模的6.4%,占比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同时,鼎鼎大名的印度理工学院每年为软件业输送大批人才。中国的科技企业灵敏的嗅觉早已“嗅”到了这一巨大商机,纷纷赴印度布局。
目前,手机巨头们走在最前头,小米华为们已经大刀阔斧到本地建厂。继手机品牌厂商蜂拥印度之后,手机产业链企业也在伺机而动。对寄望冲进全球前五的中国手机厂商来说,印度市场至关重要。科技巨头AT也不甘落后。腾讯打造印度版“微信”,阿里巴巴打造印度版“支付宝”。支付宝目前在国内的地位虽无人撼动,但天花板效应明显,未来发展若仅限国内则想象力有限。此时,马云选择入股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Paytm,开拓新市场维持其高速增长,想要挑战paypal的全球支付地位,国际化路线是必经之路。
导读
在Paytm的办公室里,大家甚至都习惯了时不时间歇性的停电。基础建设的薄弱和市场的红利空间都一样明显。或许,在马云看来,他正是看中了这些不足,是挑战更是机会。
在距离印度首都德里仅20多公里的诺伊达,一栋不起眼的办公楼里,夹杂在印度员工中间的,还有十来个典型的中国面孔。这里是印度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Paytm的总部。
去年1月28日,蚂蚁金服负责投资的副总裁韩歆毅到访印度。给这家公司的创始人Vijay Shekhar Sharma(下文简称“Vijay”)带来了一个坏消息,阿里巴巴暂时不会投资它们。另一个好消息则是,蚂蚁金服决定投资。Vijay刚刚紧张的神经稍微放松开来。
随后,在去年9月,蚂蚁金服又联合其母公司阿里巴巴对Paytm进行了第二轮投资。投资金额约为9亿多美元,占股比例40%。
阿里巴巴的这笔投资路径与以往大不相同。此次,他们不仅向Paytm输出资金支持,而且从技术到运营全面赋能。那群活跃在Paytm办公室的中国人,正是蚂蚁金服派驻印度负责项目对接的团队。目前Paytm服务的用户数达到1.4亿,而2014年底这个数字只有3000多万。
Vijay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原本印度并没有这么多人使用Paytm,此前也只有支付和手机充值的功能。后来在支付宝的启发下,也加入了本地生活服务、电影票、打车等多个场景。“来自中国的经验告诉了印度的监管层,更早让科技公司进入到金融领域其实是一件好事。而且,我们与中国不同的是,先获得牌照再开始发展的,我相信中国的经验在印度可以被复制。”
印度版“支付宝”
1997年,还在大学读书的Vijay成立了网站indiasite.net,并在两年后以100万美元出售。2005年,Vijay创办One97,在印度经营内容、市场推广、支付和电子商务业务,Paytm正是这家公司推出的品牌产品之一。
作为连环创业者,他被一家印度主流杂志评为年度最炙手可热的企业家。而这与2014年10月的一次中国之行关联巨大。One97 Communications的股东赛富基金将他介绍给了马云,只是觉得Paytm与支付宝很像,推荐他到杭州去“聊一聊”。
“我们要做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Vijay毫不讳言地对蚂蚁金服CEO彭蕾和总裁井贤栋讲出了自己的目标。在他看来,中国国情与印度十分类似。以银行卡市场为例,截至目前,在印度国内大约有3亿张借记卡、2000万张信用卡,但是能够使用这些卡片的终端只有120万台。
可以说,Paytm与蚂蚁金服均瞄准了同一类人群。为此,蚂蚁金服成立了一支至少20人的国际业务团队,每周飞赴印度Paytm总部,从系统架构改造、到风控体系搭建、再到数据能力,全面帮助Paytm升级。
与此同时,Paytm也不断派出大量人员到杭州进行全面学习。
Paytm副总裁Nitin Misra表示,印度的发卡端交易成本很高,而且收单网络的建立也并不是很好。直接导致了发卡银行对系统的维护成本也高。“传统支付有四个利益方,即发卡端、平台、商户和客户,在高成本状态下,各方利益都很难平衡。必须要靠技术手段去改变这个模式。”
截至目前,Paytm的用户已经达到了1.4亿,市场占有率比其他所有对手总和还多。来自线下的场景支付迅速达到了日均交易量的50%。记者在德里看到,一些加油站、小吃店、学校和商场已经能广泛接受Paytm付款,其特有的三轮“突突”车也有一些贴着Paytm二维码走街串巷。
摩擦与融合
对于Paytm来说,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几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年时间内,Paytm系统从百万级的处理能力,发展成可以承载亿级处理能力的架构;支付风险率从原来的百分之几降到了万分之一。
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在文化、风格上也时有摩擦。蚂蚁金服印度Paytm项目负责人陈彦在印度已经工作了7年多,自以为对印度人的了解已经足够。如今,他却再也不敢说自己是“印度通”。
2月23日晚,陈彦带领Paytm的一众高管到杭州黄龙国际中心参加一场业务共创会,因其严苛到通常要持续三天三夜,在内部被戏谑地称为“三板斧”。
陈彦参加的这次“三板斧”里,他是组长,印度Paytm高级副总裁Kiran Vasireddy是副组长,而组员则基本都是印度Paytm副总裁级别的高管。他们会不断提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然后由其他组的成员一一反驳直到达成共识。
第一天的头脑风暴尚还平静。到了24日凌晨12点多,组员们已经讨论了15个小时,而存在的问题依然毫无头绪。Kiran Vasireddy坐不住了,她直接站起来准备离场,“我不干了,你这个讨论我不参加了。”
陈彦的第一反应是“懵了”,这个活动来之前他已经和印度各方做过解释,没想到还是发生了正面冲突,在坐的蚂蚁金服高层也纷纷表示傻眼。他下意识拦住了对方,告知“不能走,今天必须讨论出结果。”但是,Kiran Vasireddy的抱怨马上引来了印度下属们的拥护。
事实上,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倡导的“三板斧”工作方式,让员工的脑力和体力往往都接近透支的临界点。“我们会一直讨论下去,实在不行了,可能凌晨两三点去睡一下,醒了接着讨论。一个人只有逼到极限状态,才能有一些质的变化和彻底的领悟。”陈彦解释称,尽管当晚不欢而散,但是与Paytm团队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
不过,陈彦为此失眠了整整一晚。从那时开始,他也意识到,合作一定是基于尊重对方的工作方式,而不是强行改变对方。“我们没有当地人的优势,不可能比本土团队做得更好,我们就是提供弹药和思路。”
而在蚂蚁金服的其他印度团队员工看来,印度整个社会的阶层意识十分明显,一个公司的决策基本都要靠大领导拍板,所以有时候会拖累项目进度。“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推动他们去前进,甚至部门的考核都与Paytm的业务挂钩。”
13亿人的红利
显而易见,Paytm是阿里巴巴诸多投资项目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它采取了“投资+合作”的方式复制成功经验,而不是建立控股子公司。
目前,Paytm已经获得印度央行发放的第一张支付银行牌照,并获准在印度市场开展支付、储蓄、汇款、转账等银行业务,类似印度的“支付宝”。而国际两大巨头Visa、万事达进入印度市场的十几年时间内,总发卡量不超过1800万张。
正是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让印度监管部门的约束还较为宽松。与支付宝不同的是,Paytm线下还设有自动柜员机,用户可以存储现金到自己的账户。Vijay透露,Paytm每天的交易资金量约为一千万美元,当地监管机构要求必须托管在独立第三方的国有银行。
对于未来的Paytm是否会出现当年支付宝股权转移风波,Vijay坦言并不担心,“蚂蚁金服的投资对我们申请牌照非常有利,印度监管部门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49%的股份为外资所掌握,全业务的网络银行还允许74%的外资参与。所以基本不存在国家要求收回股权的风险。”但是,印度监管部门仍然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数据和服务器留在印度,因此,蚂蚁金服为其提供的技术框架是基于本地的金融云搭建。
与支付宝日均几千万的交易笔数相比,Paytm每天500多万笔的交易笔数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在Paytm的办公室里,大家甚至都习惯了时不时间歇性的停电。基础建设的薄弱和市场的红利空间都一样明显。或许,在马云看来,他正是看中了这些不足,是挑战更是机会。(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