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该不该被原谅要看食品监控检测设备是否能跟上
这几天,食品安全风波又起。先是8月25日,看法新闻曝光海底捞两家店面的后厨有老鼠,餐具和清扫垃圾的簸箕同池混洗,洗碗机里面布厚厚的油垢……再是26日黄焖鸡作坊被查,作坊出售劣质甚至假冒的鸡肉,环境脏乱,工人加工时既没有工作服也没有手套。食安问题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只是与往常不同的是,海底捞的三小时紧急公关似乎力挽狂澜了一把,将公众的愤怒转化成对危机公关的赞扬。有人称“对于这样有担当敢面对能承认的企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
什么时候起,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容忍度这么高了?
食品安全问题是原谅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不是很难,只要顺着这个想法再往下思索一步,就可以得出答案。今天海底捞出了食安丑闻,靠真诚的公关轻松获取了大家的谅解,无论整改与否,人们并不关心。那明天后天,出现更多陆地捞、天上捞的时候,只要真诚的公关,人们也能轻松揭过。老鼠照样乱窜、地沟油假鸡肉照样入口,这是民众希望看到的结果?显然不是的。
提到食安,影响最广,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丑闻。08年9月曝出该事件后,三鹿于09年2月宣布破产。至今已九年时间,奶粉市场的半壁江山仍被国外品牌占据。国内的乳企为了重振国人信心,引进了大量先进的乳制品生产设备,同时检测仪器也丝毫不敢含糊。这种做法使得质检结果实实在在的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今年一季度国产牛奶抽检合格率达100%。以这种品质发展下去,重新赢得人们信任是迟早的事情。
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监管行业发展中矛盾锐化的外在表现。从哲学上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推演到食安问题上,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推动了食品监管行业的发展。仍旧以三聚氰胺为例,在该次食品安全问题未爆发前,国家尚未出台奶粉中有关三聚氰胺的含量标准,乳企也未曾配备仪器对三聚氰胺进行检测。毒奶粉事件爆发后,市面上陆续应用色谱仪、质谱仪、三聚氰胺快速检测仪等检测设备对三聚氰胺进行检测。政府也发布了关于三聚氰胺在乳制品中的限量值。
回到此次海底捞及黄焖鸡事件,餐饮界食品监管的漏洞显而易见。整治食品安全问题,完善食品监管是现在的首要任务。
海底捞此次出现食安丑闻主要是因为后厨的卫生问题严重。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推举“明厨亮灶”工程,即在后厨安装摄像头进行直播或者后厨墙壁做成可视的玻璃状态。海底捞此次也被北京市食药监局要求1个月后实现后厨公开。将后厨放在公众眼皮子底下以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对海底捞事件来说可谓是对症下药。但也要谨防餐饮店面后厨揭露不彻底,例如出现直播却不播要害部位、监测设备画质模糊等问题。
黄焖鸡的问题则是出在食材源头上。现在的黄焖鸡店有两种经营方式,一种是连锁店,连锁店要解决食材源头的问题可以兴建中央厨房。通过中央厨房配备检测设备,如肉制品检测仪、病虫害检测仪等,然后统一采买、检测、工业化清洗、配送,来保证食材来源的可靠。另一种是个人店面,个人店面可以自行配备便携肉类检测仪器,现在市面上的便携肉类检测仪器可以检测亚硝酸盐、克伦特罗等近二十种检测项目。
总而言之,公关做的再多,说的再好也只是嘴皮子上的功夫,真正的整改效果还得有了实效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