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义汉院士中国疾病防治的机遇与挑战

Adam 0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陈义汉院士:中国疾病防治的机遇与挑战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陈义汉院士:中国疾病防治的机遇与挑战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院士小传】陈义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济大学副校长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心脏病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副主委。同济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

--目前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和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临床特长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和干预。在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揭示多种心律失常的遗传学和电生理学机制;提出心肌细胞物流系统可以广泛调控心脏电-机械功能;发现心肌细胞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物亚单位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中的分子阀门效应;鉴定出心脏氧代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调控新机制。

--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 Commun》、《J Clin Invest》、《Am J Hum Genet》、《Circulation》、《PNAS》、《Cell Res》和《Circ Res》等刊物上。科学发现曾经被评为国际心脏电生理学领域年度突破性进展、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疾病困扰人类,为了人类健康,疾病防治一直是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然而,在对疾病防治和研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防治的关口严重后移;一些研究偏离重大科学;基础与临床部分严重脱节;很少有自己的特色与高地;思路局限,徘徊在经典理论中。疾病防治研究要超越这些缺陷或者说美中不足。

大医治未病。防重于治。我们应该把防治研究的重点放在一、二级预防层面,而不是三级预防层面。我们似乎对疾病领域的源头性、根本性、奠基性、带动全局性和具有普遍性的重大科学问题的认知和鉴别还不够,一些研究没有触及重大科学问题。许多研究并非临床导向,未能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挑战。一些研究浅尝即止,不能完成整个链条,基本不能走到实际应用。我们已经成为论文大国,但是我们依然相对缺乏中国制造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依然相对缺失中国烙印的新概念、新学说、新标准和新指南。一些情况下,西方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一些计划脱离实际,背离国情。我们基本没有自己独有的科学计划。我们的思路不够开阔,有时自我禁锢在前人的发现、既有的学说以及流行的模式里。不敢越雷池一步,怀疑自己的正确的结论,不相信自己的客观数据。

中国疾病防治领域重点工作

一、一级预防研究

21世纪,中国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贫困时期多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和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等已经很难见到。代谢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等明显流行。我们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这些疾病的一级预防层面。

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

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这也部分造成了所谓的“看病贵”问题。这个现状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匹配,需要重点攻关。

三、关键干预靶点的发掘

相当比例的疾病的化学药物治疗不如人意,甚至令人失望,部分根源在于没有找到关键干预靶点。这需要我们从机制和靶点上去研究。这些靶点将为全新一代的新药研制奠定基础。

四、探寻新技术和新方法

在现代医学史上,很少有中国人的创造。我们比较缺失中国发明创造的自己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需要加大探寻的力度。

五、医疗器械的国产化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痛楚,它是整个医学领域的巨大挑战。今天,我们已经有能力去实现医疗器械的国产化了。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

中国疾病防治的目标定位

我们要立足基础、面向临床、面向转化、面向应用。我们的总体目标:经过十多年(到2030年)的努力,在一些方向点上甚至个别疾病上形成中国的特色和优势,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医学界应该有志于在不远的未来研发出系列颠覆性医学研究成果,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疾病防治新模式。

Bitget下载

bitget下载

Bitget交易所

Bitget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