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拉动风险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最迫不得已的方式是什么【新闻】

spring 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拉动风险投资和拉动经济发展最迫不得已的方式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拉动风险投资以及拉动经济发展最迫不得已的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手机银行支付存在风险怎么解除炒股和创业,你认为哪个风险更大?为什么?全球央行开启降息模式,降息潮带动下,风险资产能否重新迎来机会?拉动经济发展最迫不得已的方式是什么?手机银行支付存在风险怎么解除1.点击下方的手机管家按钮。

2.打开左下方的支付保护图标进入。

3.选择立即修复打开即可完成。

炒股和创业,你认为哪个风险更大?为什么?创业的风险,远远胜于炒股。

股票圈里,至少有10%的人还是赚钱的,创业圈里,活下来的可能是1%,甚至更少。

有些人或许会说身边做一些小生意的,也有赚钱的,好像不止10%。

那肯定是搞混了一点,就是创业和做生意,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是你投资个几万块钱,加盟个小品牌,或者开个小超市,就叫创业的。

小生意和创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小生意永远做不大,而创业本身的目标就是做大做强,而不是图个温饱。

如果单纯地想图个温饱,找个地方打工就行了,何必创业呢?

创业本身,其实就是为了能够做出一点东西来,能开个企业,而不是一个小商贩。

但创业的风险真的是非常大。

针对炒股和创业,做个最直观的对比,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创业远比炒股难。

1、创业可能负债累累,但炒股不会。

炒股想要输到一分都没有,其实还是挺难的。

除非资金量大,去做融资、配资,否则随便怎么折腾,多少还能剩下一些。

即便股票退市,在退市三板,都还有翻身的机会,至少不会一文不值。

所以你看很多炒股的人,可能已经输得剩下了10-20%,但数个精光的却特别少。

但如果你去创业圈里看看,负债几百万的都是小意思,某些曾经的大佬,如今负债几亿,被限制各种消费,过上了老赖人生。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罗永浩那样,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通过几年还上了负债。

大部分人抵押了名下的资产,最终一无所有,也很难再东山再起,最终沉沦。

曾经遇到过好几位开网约车的司机,都是创业失败无奈的选择,但几乎没有遇到炒股失败的,最终沦落到去做服务业的。

这就是创业的残酷,不成功便成仁。

这也警示着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要对创业的失败做好风控措施,不要盲目自信,更不要赔上家底,而这就是最重要的一条。

如果放到股市里来,那就是有多少的承受能力,去做多大的投资。

2、创业需要人力成本,但炒股不会。

创业是一群人的事,炒股是一个人的事情。

创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这里的人力成本,并不单单指的是自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创业这件事里。

这里的人力成本,指的是作为创业者的老板,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人一同创业,同时还需要承担这部分的工资成本。

对于一个打工的人来说,他是用劳动力在换取回报,一个月领一次工资。

运气再差最多就是老板拖欠工资,实际的损失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

而对于创业者来说,睁开眼睛就是一堆员工要养活,就是每个月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员工成本,需要他想办法去赚钱。

比起炒股,即便是全职,也就搭上自己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创业的成本,明显要高出很多。

去掉人工成本,还有场地成本等其他成本,每个月都是一笔要考虑的账,都是现金流支出。

如果算上疫情这种不得不让你停工的情况,炒股者可以继续自己的事业,创业者却很容易就被压垮了。

所以,从人力成本的角度来看,创业者的难度依然是远大于炒股的。

3、创业需要人际交往,但炒股不用。

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叫做人际交往。

即便是技术型创业,依旧逃不开人际交往这一关。

这一点,在股票投资上,是完全不存在的。

在投资圈里,有一部分大佬其实是沉默寡言的,平时我们看到的那些都是善于言辞,相对善于交际的。

而一些隐居深山的高手们,他们不太愿意做太多人际交往,安心赚自己的钱。

在创业圈里,所有成功的大佬,几乎都是交际的高手,即便那些比较低调的,诸如顺丰的王卫,其实也都是交际高手。

因为创业本身,需要沟通,需要交际,需要和投资方谈判,需要和圈内的人分享。

即便在公司内部,合伙人之间,也都是需要沟通的,这是需要很强的能力的。

就这一点上,创业成功的人,具备的基础素养,比起炒股就要高出不少。

4、创业的风口难找,股市的风口好找。

很多人可能会不认可这种说法,觉得炒股找风口同样很难。

但实际情况是,股票存在牛市,存在不论买什么股票,基本上都能赚钱的机会。

但是在创业圈,几百条赛道中,真正能踩上风口的,可能就只有那么几个赛道。

一旦行业选错了,没有任何人的扶持,从一开始就会失败。

创业是不存在说资金入市,所有的都给你炒作一轮,给你机会解套翻身离场的。

炒股需要择时,选择市场的低点入场,寻找更好的机会,这很难做到,一点没错。

而创业更像是大盘在震荡的过程中,你必须找到那结构性牛市的机会,找到当下的风口在哪里。

这还不是关键所在,创业需要你的能力刚好匹配某个行业,否则也是扯淡的。

而股票投资,并不需要你知道这个行业内部的运行规律,只需要明白企业的竞争力,行业的发展,还有对资金的看法就行。

如果说,炒股可以用理论,创业就必须靠实践,纸上谈兵的炒股,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但纸上谈兵的创业,是真的没有任何机会。

说完创业的困难,再说说创业的一些优势。

当然,创业有优势,并不代表鼓励创业,毕竟大部分人不适合创业。

真正适合创业的人,占比远比适合炒股的人要少。

但这不代表创业没有魅力,炒股是一种投资,很多人并不把它当作是事业,而所有的创业者,都把创业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创业,发挥创业的一些优势,这些都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1、真正的创业不需要本金,而投资股票一定需要本金积累。

如果你真的了解创业,你就会明白这句话,好的创业,不需要本金。

因为好的创业,会有大把大把的资金向你而来。

但股票投资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没有启动资金,或者说启动资金很小,那就做不大。

我们经常看到那种几万炒到几千万的,但这真的只是凤毛麟角,特别特别的少。

任何的投资,都是需要本金的,本金也是门槛,就好像创业板需要2年以上投资经验,科创板需要资金门槛50万起。

投资的门槛,不仅和风险挂钩,更是和投资的机会挂钩,好的投资起点会越来越高。

这就好像能够持有茅台的散户,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户,至少是个大户,这是一样的。

而优秀的创业项目,很有可能空手套白狼就挖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就直接扶摇直上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所有的创业都不需要本金,一些偏向于技术和研发的项目,还是需要很多的启动资金来支持的。

2、创业成功的致富能力,远远高于股票投资。

创业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创业者的致富能力。

做投资,掌管百亿千亿的都很少,身价上百亿的也不多。

但是,创业者身价之高,有目共睹。

你投资的股票,是二级市场上,别人公司的股权,而那些股东本身,拥有的股权价值,就摆在了那里。

可以这么说,股票市场上投资的,其实都只是分享创业成功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在致富能力这一点上,炒股永远比不上创业。

同样的,炒股本身需要本金,所以股票投资的资金积累速度,一定会受到本金的影响。

还有,炒股的资金积累,还受到了牛市熊市的牵制,也是无法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

但是创业不同,如果真的是碰到好的项目,在几年内都可以保持高速增长,几年间,做出一家百亿市值的公司,还是很常见的。

还有一点,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创业成功的大佬们,是不爱炒股的。

因为在他们眼里,买股票还不如创业做公司来得实在。

他们如果真的看好一些投资项目,会以股权投资的形式,也就是风投去参与,而不是在二级市上买股票,进行炒作。

3、创业积累的人脉、资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远高于股票投资。

最后一点创业的优势,就是多方位的能力提升。

就这一点上,炒股和创业真是不能比。

你可以理解为炒股是集中在一个点上的能力建设,更加聚焦,虽说股市也是博大精深。

但是创业是多方位能力的建设,各种能力都需要掌握。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可能身兼数职,不仅要懂业务,还要懂运营,要懂财务,还要懂招聘。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创业者,都是一个全能般的存在,哪里都得上。

同样的,各种能力建设的背后,给创业者带来的资源,也是不可限量的。

股票投资圈的大佬,可能会手握各种资源,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资源什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有很多的创业者,在前几次创业的时候,并没有成功,但最终还是成功了,就是因为这些经验、能力和资源的积累。

所以,如果你真的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不要害怕、犹豫、担心和踌躇,尽可能的在创业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论成功和失败,都要有收获。

很多东西的价值,不能单纯地用金钱去衡量,个人能力决定了未来的财富走向。

最后聊聊炒股的一些优势,毕竟自己也是个股民,曾经也经历过创业。

1、股票投资省时省心省力。

股票投资,等于是投资别人,等于是做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而上市公司本身,它会给你干活,给你回报,前提是你看准了这家上市公司。

有些人之所以觉得炒股很累,那是因为每天都在做决策,做决策是很费心力的,而且还牵扯到要换下一只股票去买,那就更累了。

股票投资本身,并不是高频交易,低频交易同样可以赚钱,而且可以省时省心省力。

你可以尝试去挑选优质的公司,并且持有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股票投资,真的是远远比创业轻松太多太多了。

股票投资,在研究市场,股票选择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决策一旦做完,就很轻松了。

2、股票投资比创业更容易。

比起创业需要具备的条件,股票投资真的是容易很多。

创业即便有好的项目,还要有好的团队,而团队这件事,真的就太难了。

天时地利人和,这个人和在创业上特别重要,可以说优秀的团队,只要大方向不错,怎么做都至少能有小成。

股票投资,也可以有团队,去做分析研究,但更多的时候,一个人也可以完成。

创业还需要做大量的资源整合,而股票投资不需要,就这一点上,股票投资也是来得容易很多。

当然,创业门槛其实很高,股票投资的门槛很低,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所以,有闲钱的人,确实是可以尝试一下股票投资,但别轻易的去尝试创业。

3、股票投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越来越轻松。

股票投资本身,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其实会越来越轻松的。

股龄长的投资者,肯定比普通投资者赚钱的概率更高,机会更大。

股票市场是有规律的,并不是随机的,但经验本身是需要积累的。

创业理论上也是一样,但是创业很有可能因为一个行业的衰败,导致积累的很多东西,没有办法用上。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创业失败后,能够翻身,而有一些人是没法翻身,因为行业可能被颠覆了,那些积累可能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4、投资可以伴随终身,周期更长。

最后就是股票投资可以伴随终身,而创业其实不可以。

创业的成果,可以享受终身没错,但创业这件事,年纪上去了,也就很难了。

你不可能始终让一个70岁80岁的人去做创业决策,他很有可能会脱离市场,很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断。

创业的决策关乎企业的生命,很有可能一将功成万骨枯,而股票的决策失误,可能仅仅只是多一次止损而已。

所以,炒股这件事,年纪大了,经验积累多了,依旧可以驰骋沙场。

而创业这件事,该激流勇退的时候,就要懂得退居幕后,懂得去休息。

正因为创业更难,所以我选择了炒股,人生需要一些挑战,更需要在每一个有挑战的市场里,做好自己,尽可能的让自己做一个成功者。

全球央行开启降息模式,降息潮带动下,风险资产能否重新迎来机会?对于风险资产来说,降息潮的来临会有不同的影响,我们应该区分开来表述:

第一种情况,比如黄金。由于贵金属的避险属性,黄金的价格不因经济周期下行而下跌,反而会被助推,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降息潮会导致流动性增加,货币贬值,所以会推升通胀和资本价格,导致黄金这类资产的价格上升,从年初以来的黄金涨幅即是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种情况,就是一般风险资产,比如房市。央行的降息潮来自于对经济下行的担忧,但往往流动性对资产价格的支撑不足以抵消经济下行带来的对其的利空,所以在08年经济危机后,虽然及时的刺激了,但房市反而有一段时间的下跌。

第三种情况是对外在干扰反应非常快速的资产,比如股市、原油等。当经济下行,股市不可避免的会有大幅回调,现在美股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形势,但是很难说这不是机会,因为股市的下跌给予了投资者入场抄底的时机,往往在衰退周期结束后,凭借降息注入的流动性,股市可能会迅速上涨。

而国内股市,现在已经处于低位,所以反而可能在这样的降息潮刺激下,提前开始上涨。

拉动经济发展最迫不得已的方式是什么?最好不要用投资拉动保增长。

我们1998年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但这种方式毕竟是不可持续的,要时刻保持警惕,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靠这种方式维持增长。

这次次贷危机已经有5轮甚至6轮全球性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愈演愈烈。我个人认为美国政府不救雷曼兄弟是重大的失误,这带来的金融动荡非常大,打击了市场的信心。美国政府在看到全球金融动荡之后自发的拯救AIG,否则带来的冲击会更大。但之后金融危机还是影响到了实体经济,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告急。

次贷危机影响到了人们的消费信心和观念,汽车销量急剧下滑。三大汽车公司老总到华盛顿求救的时候,国会议员对其作了毫不留情的抨击。美国政府在救市的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低估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全球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大幅下降。

但是我在这里有一个预期,就是在2008年底或者2009年上半年,次贷危机可能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释放。现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应该是刚刚开始,它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像之前人们想象的那样,原来人们是低估了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忽视了对次级债的关注,我们也从中接受了教训。

我们可以从这次危机中得到很多启示。首先,金融创新是在分散风险,而非消除风险,所以创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衍生产品应该是防范风险的工具,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现在却带来了风险。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深刻的思索,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要更稳妥的发展衍生产品,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布什曾经说华尔街像喝醉了酒,而我们现在还不会喝酒,连美国这样会喝酒的人都喝醉了,都晕过去了,稀里糊涂的创造了这么一次大震荡,更何况我们这种不会喝的人呢?我们现在要强身健体,创新的观念值得鼓舞,但创新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搞高精尖,我们要转变一种思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有6000多家,我们现在仅有700家上市公司,然而我们有很多上市资源,我们有4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数万家个体户和中小企业,还有很多具有创新性的企业。如果搞出来太多的金融创新产品,投资者可能很难搞明白,如果我们对投资者负责任的话,我们可以通过规范金融市场,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来发展金融市场。所以现在有很多国外交易所到中国设立办事处,鼓励中国公司到他们那里去上市,通过对优质上市公司的捕捉增强对经济的影响。

可以说美国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意义的大投行了,那么为何投资银行如此脆弱呢?我们知道他们进行的大都是杠杆交易,进行短债长投。

所谓杠杆交易就是说这些中介公司是没有什么钱的,他们就是靠拆借,用别人的钱来运作。如果大部分投资者要去拆借,那么拆借的成本会很高,很有可能拆借不到。

最重要的是这些在险价值的资产负债管理可能使投资者互相不信任,因为大家对将来的情况不了解。当互相之间没有信心的时候泡沫可能就破灭了。

另一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是投资银行的文化,他们认为个人的利益是天经地义的,这固然不错。但古人有句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投资银行的问题在于利益最大化。

我们来看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在上半年的时候,全球经济的基本面没有衰退。虽然次贷危机带来了华尔街金融市场的震荡,但是经济增长放缓没有太明显。当时有很多经济学家预言,美国的经济可能在今年上半年衰退,但是实际情况是并没有,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都有增长。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跟美国政府的退税政策有关,它把税退给了个人,个人的消费就增长了,这样就延缓了衰退。到了下半年就风云突变,中国的经济指标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2002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5%,而此前20年平均增长为9.7%。但是到了2008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不是很明显,但是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长明显放慢,利润下降,工业增加值跳水。由于钢铁等重工业的产量下降,导致了发电量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通过前三季度的增长数据来看,很多数据都出现了负增长,特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钢铁、水泥等非常明显,其中钢铁产量下滑是最为明显的。

6月份钢产量还是4500万吨,到了九十月份的时候变成了3500万吨,下降了1000多万吨,产量急剧下降。在这期间,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也开始下降,由于企业的生产量在下降,利润也在下降,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所以对投资的信心造成了打击。进出口数量也都在下降,全国大中小城市的房价开始回落,房地产投资下降。9月份,货币流动速度开始放缓,财政收入下滑,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了9%,中国经济增长点动力明显下降。这些数字告诉我们,经济放缓好像是突然发生的,下半年感到冬天的寒意突然袭来,跟预期(特别是上半年的判断)反差较大。

下面我们以钢铁行业为例,讨论经济大起大落的原因。钢铁的产量和价格同时下跌,从经济学上来看这种情况应该是需求减小所致的。9月份钢铁的出口降幅达到13%,大大高于同行业的降幅(3%),这说明造成产量和价格同时下降的原因在于出口需求的减小。出口下降主要和出口有关的行业需求量下降有关,外需的下降导致钢铁行业的下降。建筑用钢下降不是钢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外需下降的影响。我们前面提到有很多指标在下半年发生突然变化,出现大起大落。从钢铁行业的例子来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外需下降所致。2002-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投资和出口的拉动。

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全球几乎所有大宗产品价格在下半年出现下跌,比如石油从一百多块钱下降到了六十几块,跌幅达到70%。铜和铝也是如此。欧美汽车公司等支柱产业出现停产,很多人对近两年的经济预期都是非常负面的,几乎都认为会衰退,甚至严重衰退。这种对经济预期的悲观,造成了对大宗产品需求的下降。而我们的钢产量占到世界的2/3,如果国外的需求下降了,我们很多生产线就要停产。而中国的铝产量也占世界很大比例,有的刚建好的拥有300万吨产能的生产线,还没有投入使用就停产了。产品不能出口,价格下降,利润也随之下降。所以,外需发生变化就会导致我们的利益受损。

今年上半年广交会的时候,很多企业说我们的订单没有减少,但是后来他们发现货发出去之后却收不到回款了,因为国外客户支付能力突然下降了。我们这种依靠投资和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非常脆弱的,是不能持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使国外的支付能力下降,我们中国企业感到,我拿到订单也有可能拿不到钱,这是东莞那边的企业非常困惑的问题。下半年的时候,我们走访了广东、浙江等一部分企业,他们更多的认为利润下降是因为他们的管理的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和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当问及他们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说不是没有影响,但是还能扛得住。我们这次风云变幻、大起大落的局面更大比例的是因为受到了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全球的大宗产品需求下降和经济预期悲观有关。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我们这种以外需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非常脆弱。比方说我们的钢铁产业,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进行过一次产能过剩的调整。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而没有调整到位,现在扩大到6亿吨的钢铁产能。这种依靠外部环境的发展模式,在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就显示了它巨大的脆弱性,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我的结论就是有投资和外需驱动的增长模式是非常脆弱的,是不能持续的。

中国的经济数字在这样大起大落,我们的预测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上半年的时候,很多人预测是两位数,或9%、8%之类的。到了下半年,通通回落到了7%以下,甚至出现了5%或4%等,这是很恐怖是事情。所以也就有了后面我们政策的变化。

四万亿元的资金投放,加上其他的投资形式,力度是很大的。我们政策的目的就是扭转人们心中的悲观情绪,以及改变企业和银行在这种悲观情绪下的行为。改变企业审慎投资的行为,以政府的投资来激起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要加上政策的变量。

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大政府,有很强的经济干预能力,调动资源的能力非常强。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中国到底该怎么样保增长?还能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来维持经济增长吗?我们1998年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但是现在在世界156个国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中国排名第二,如果在没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的话,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但这种方式毕竟是不可持续的,要时刻保持警惕,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靠这种方式维持增长。

就连日本和韩国在高增长的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也没有我们现在的高,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高于世界其他国家。那么我们能靠房地产的增长来维持吗?我们的房地产占GDP的10%,这个数字实在太高了,风险很大,一系列的数字表明,资源集中于房地产是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的。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出口扩张已经过高,现在靠出口来保增长无疑是行不通的。我们这次的剧变,主要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表明我们不可能依靠外需来刺激增长。那么我们的经济增长保持在什么数字是合适的呢?各家说法不一,我认为要保证基本就业率,我们的经济增长就需要保持在8%。

我们这次要利用这个机会把短期的增长和长期的发展衔接起来,中央政府的计划中有6.5%要用在和民生与消费相关的投资,3.5%用于铁路和公路等基础建设投资。但是现在执行的情况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相反的,因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是见效快的,可以直接加入到GDP的核算中,而关于民生和消费的部分则需要时间才能见效。地方政府更偏重于这种见效快的投资。

那么为什么人们不敢去消费呢?因为他们现在有后顾之忧,没有建立健全社保体系,儿女的学费、自己的养老、医疗等都是困扰人们的问题。要从心理上改变人民的预期,改变价值体系,增加居民的收入,特别是对消费潜力很大的农村居民。

我们有7亿农民,就算除掉4亿农民工还有4亿,这是一个相当于整个美国人口的消费人群。如果农民的收入增长高于生产资料价格的增长,他们就可以把钱用来消费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产品,这样就拉动了家电行业的增长,家电行业对钢铁等材料的需求又可以拉动相应产业的发展,同时用电量也会相应地增大。这看起来是很容易的事情,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不知道官员为什么不愿意做。

我认为我们应该变危机为机遇,利用这次机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量不要再用投资拉动的形式,因为如果弄不好就会出现2004年的情形,这样就又要来一次宏观调控了。我认为,我们这次尽管受到了金融危机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有很大的内需空间可以发掘,我们政府动用资源的能力也非常强,所以我们是可以变危机为机遇的。

我们过去实行的防止经济过热、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要说有缺陷就是执行的力度不够坚决,导致未能有效遏制机构恶化。我认为,我们要考虑内需客户不同的消费群体,按照他们不同的档次、不同的追求风格,来创造需求。那么明年的经济增长保持在8%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应该争取保持在9%的增长速度。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Bitget

Bitget

Bitget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