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卫1000亿境外医保的诱惑
金卫 1000亿境外医保的诱惑
金卫 1000亿境外医保的诱惑 更新时间:2010-5-17 0:36:20 作者: 宋文明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世博开幕之前,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专业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公司。作为连接国内外医疗保险公司、医院和投保人三方的纽带,金卫医保信息管理有限公司试图满足外国人在中国旅游就医的医保需求。
这是一个在国内完全空白的领域,进入的门槛也不高。这家公司的母公司――香港上市金卫医疗对这块业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这家公司最终能够分拆上市。而据金卫医疗集团董事会主席甘源介绍,公司最初决定进入这个领域,是从之前的一次合作中看到了市场的需求。
需求链接商机
金卫医保的成立有一定的偶然性。金卫医疗集团旗下有两家治疗血液病的专科医院,分别在北京和上海。2009年年初,美国政府医保公司SynerMed找上门来,商谈这两家医院是否可以接纳一部分美国人过来看病,其中就涉及到医保付费的问题。
因为美国人全都是用医保的,对方就询问其投保人在他们医院看病,能否解决医保信息共享的问题。在这之前,美国人来华旅游,都是拿着账单回去报销,这中间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医院可能会为了增加收入,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检查项目,一个2000元可以看好的感冒,拿回去的单据是1万元;另一个问题是一些美国投保人会拿一些假单据回国报销。
“两边都有巨大的需求,但中间缺乏一个连接的平台。”这也触发了甘源的灵感。他最初的想法是,如果能够在这中间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既帮助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规避风险,又可帮国内的医院增加客源,中间应该会有很多机会。起初他担心这方面会有政策障碍,随后他接触了多位主管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对方也对这个模式很有兴趣,也给予了支持。
这点也得到了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的印证。徐建光表示,首先外国人来华看病方便了,至少改善了上海的投资环境,同时为今后中外开展旅游医疗创造了必要条件。困扰中国旅游医疗水平的瓶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医院水平和技术、装修不好,而是一直没有解决支付手段和支付办法。
由于金卫医疗集团本身就是从事医疗服务和医疗设备生产经营的,新业务与公司的主营业务有着很多协同性。这个项目从设计到执行,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甘源坦言,这个行业并没有太多的门槛,但最先进来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抢在世博前开张
随后,金卫医疗集团与美国的政府医保公司SynerMed和EHS等股东共同出资,组建了金卫医保,注册资本金5000万美元,金卫医疗集团占其中70%的股份。新公司成立的资金都是由金卫集团出的,主要负责内地业务,选择合作医院、保存医疗信息,而SynerMed和EHS负责软件技术的开发,并提供海外客源的介绍和维护。
对于新公司的盈利前景,甘源很自信。在被《中国经营报》记者问到新公司的盈利模式时,甘源表示,“给谁服务就找谁收费,这是目前的主要营收来源,因为前述三方都需要我的服务。”
赶在世博之前开张,金卫医保也有自己的考虑。按照世博官方说法,世博期间至少有350万外国人来华,其中有约35万人需要医疗服务,这也为金卫医疗的业务拓展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金卫医保的跨国生意也不局限于美国,在SynerMed和EHS的联络和协助下,金卫医保已经签约的30多家跨国商业保险公司中,还包括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的企业。上海的医院中,也已经签了包括三甲医院的VIP、特需、国际部等在内的约60个医疗点。因为这些医院的VIP、特需病房本身也需要高端客源,金卫的市场定位与这些医院的“创收部门”正好相互弥补。
按照甘源的设想,2010年还有半年多时间,公司将利用世博的机会集中精力将上海的点铺开。从2011年开始在北京、广州、杭州、宁波等外国人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市建立网络。其他如很多外国人到西藏旅游后都会有高原反应,回来的第一站成都也将是公司业务拓展的目标城市。
这个市场的规模有多大?瑞士一家保险公司2007年的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的医疗保健的支出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旅游者的医保规模可能超过了1000亿元,且按照每年约20%的速度在增长。
这种模式也为公司盈利创造了很多可能性,如果这个平台将来也吸纳中国公民赴国外的旅游医保,但前提条件是,有中国的保险公司也开始提供这类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