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当前,引领A股结构性牛市的主要是科技股。引发投资科技股热潮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中国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对科技创新的资源投入大幅上升。其次,某些国家威胁科技脱钩,使得在部分领域国内企业有了进口替代的市场机遇。同时,数字经济的到来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爆发,为科技股制造了巨大的发展预期。此外,中国推出了科创板和注册制,推动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服务。中国对新一代通讯技术的大规模投资以及与工业的融合,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并表现为相关公司的营收上涨,则使科技股备受推崇具有了现实的与可期的有利因素。
但是,我们也无须夸大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资本市场可以为创新活动提供融资服务并承担试错成本,鼓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勇于创新。我们常以纳斯达克与美国信息技术革命的相关性为模范。在1990年代,克林顿政府发起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依托的信息产业技术革命,在这个过程中,纳斯达克出现了大幅上涨。这相当程度上也与宽松货币政策有关。在世纪交接之际,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影响到了风险投资募资,纳斯达克的IPO数量大增,最终导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大量上市公司破产,到2004年只有50%的互联网公司存活下来。
直到2015年,纳斯达克指数才达到并超过泡沫破裂前的水平,并在随后至今的时间里表现亮眼。这得益于两点,一是美国长期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过剩流动性持续流入股市;其次,主要是五大科技龙头股“FAANG”拉动,这些公司股价上涨是因享有全球垄断性红利,以及可以在低利率环境中不断回购股票。
可以看出,真正推动技术发展的是技术创新与产业革命本身,风险投资体系帮助创业者启动与发展,股市则为风险资本提供了退出途径。
风险投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息息相关,货币宽松意味着有大量过剩低成本资本愿意冒更大的投资风险,如果正好遇到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期,就会产生爆炸式反应,出现产业革命。
在过去,中国每次货币政策宽松都会导致资金流向金融、地产等行业,而大企业集团更重视规模扩张而非技术投入。随着新一代通讯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包括工业互联、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经济将成为20年前信息产业革命的升级版,引发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因此,中国在货币宽松的同时,对地产、金融行业进行了抑制,同时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革命,推出科创板,希望实现资本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就如1990年代美国信息产业革命一样,推动数字经济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发展。
但是,技术创新更多是靠自身的长期积累,尤其是工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比如德国、日本等在核心技术、原材料领域的优势,大都源于家族型中小企业的长期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创新者的激励并不是财富,而是创新本身。如果过度看重财富激励,则会强化市场的投机文化,导致行为的短期化,反而不利于技术创新。
我们一定要吸取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的教训。尤其是,资本市场泡沫化最终对创新与行业发展伤害很大,资本市场不能脱离企业与产业实际而自娱自乐,反客为主。虽然适度的泡沫不可避免且有激励效应,但非理性的市场文化注定产生巨大危害。
2016年前后,由于地方政府、风险投资基金、企业等的追捧,人工智能投资达到高峰,总投资规模达几千亿元之巨。但资本的热捧并没有为人工智能带来可持续的发展,之后人工智能投资逐渐陷入低潮,多数项目都因缺乏稳定营收而陷入亏损。国内现在又开始在资本市场炒作半导体等科技股,需要吸取前车之鉴。
一直以来,中国不缺乏资本,而是缺乏对技术投入的动力,风险投入主要瞄准商业型创新公司。中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与法治环境要对技术创新活动形成更有力地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