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最牛中概股今年暴涨1100超万亿外资却在争夺A股的核心资产

Aidan 0

最牛中概股今年暴涨1100%!超万亿外资却在“争夺”A股的核心资产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过去30年,是一段逐步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开放的历史。从发行B股有限开放,到建立QFII制度吸纳外资参与A股交易,再到沪港通、深港通的相继落地,最终实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

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既“请进来”也“走出去”,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浪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加快与世界的互联互通。

随着A股对外开放进程提速,A股的核心资产正在成为外资“疯抢”的对象,截至12月22日,2020年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已高达11845亿元,超出2019年全年的9934亿元,再创新高。

第一只B股诞生

回望之初,20世纪90年代,中国资本市场初具雏形,处于国民经济转型浪潮中的中国企业尝到上市融资的甜头。大批企业亟需发展生产和扩大市场影响,与正在寻求中国市场投资机会的境外资金不谋而合。对外开放,是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在动能。

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此前透露:“我们吸引外资,过去是发债券这种形式,资本进入,股份制的形式,股票的形式,这个是客观需求,外资有要求,企业也有要求,因为我们自有的,国内的资本量不够用 ,投资上不去,那个时候缺钱,就提出这种形式,上海、深圳都提出来了。后来我们就做了试验,就两个市场,两个价格,两种货币,就搞个A股、B股。”

1992年2月,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正是这天,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这扇门就是由有着来自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230名“股东老板”的电真空B股所开启,也谱写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新历史。

当年2月21日上午9点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号大厅旁的贵宾厅内,一群西装革履的海外证券专家挤在窗前。随着一个锣声的敲响,电子行情屏上显示着发行价每股70.8717美元的电真空B股开盘价为每股71美元。

一位香港的投资者成为幸运儿,其委托的券商“红马甲”抢先以72美元成交的10股B股,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单成交的B股。电真空B发行认购相当火爆,3天内即被抢购一空。

B股的上市在中国香港和国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B股的发行和上市交易使得中国与国际市场更接近,使得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信心。

但对于中国内地企业而言,要想真正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这还只是迈了半步。因为上市公司和企业都在境内,只有投资者是境外的。

青岛啤酒成H股第一股

B股的诞生,为境外投资者打开了投资中国内地企业的通道,但内地企业要不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对于90年代新生的中国资本市场却是个争议性的话题。

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争论当然有了,为什么好企业拿到外面去上市?不在国内上啊?它就是有一个问题,国内没那么大市场,吸收不了。再一个问题,资金量的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国有企业改成股份制国际上市,是国有企业股份化的一个非常好的道路,学习国际经验,用国际规格改造国有企业,这是改革的创举。再一个,扩大中国的影响,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产品,在国际上扩大影响。”

实际上,1990年开始,监管层就已经开始研究国有企业改组后去中国香港上市的问题。当年6月香港联交所组织30多位专家,成立了中国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有关问题。

刘鸿儒后来在镜头中透露:“在香港上市是香港先提出来的,国务院派我带着小组专门向香港去做调查,写过意见,最后才定下来的。组织一个联合小组,香港内地联合小组,研究国有企业到香港,改成股份公司到香港和国际上市问题,我们在联合小组干了一年,研究各种问题,主要是法律问题,研究完了之后,才上市的。这是国际化的一条必由之路,越走越宽。”

1993年7月15日,“000168”出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的屏幕上,青岛啤酒成为内地第一家到香港上市的企业。这只谐音“一路发”的股票,最终获得110倍的超额认购。

“从香港联交所成立那天起,所有公司上市都是开香槟酒庆祝,唯独青岛啤酒上市这一天,开的是青岛啤酒!”刘鸿儒在著书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时这样写道。这个小小的细节,反映出香港对内地首只在港上市股票的重视。

自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国企获准在香港上市至今,几近20余年光景,在此期间,陆陆续续已有290家国企登陆香港市场,总募资额达近1.88万亿港元。

赴港上市,开辟了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通道。1994年后,这条路越走越宽,中国内地企业开始出现在美国、新加坡、伦敦等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上。

外资“买爆”A股

如果说H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国际资本市场,那么,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则加快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

2002年11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正式推出QFII试点。2003年7月份,瑞银买入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中兴通讯等4只股票,正式拉开QFII投资A股的帷幕。

QFII制度落地后,又陆续实施QDII、RQFII等制度,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QFII、RQFII投资总额度限制在一次次松绑。

2002年,QFII总额度为100亿美元。2012年,QFII总额度升至800亿美元,2019年则再度提升至3000亿美元。2020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

时任光大控股总裁陈爽表示:“我进入到光大控股,是在2004年,当时我们觉得,中国作为在一个发展的轨道上面,人民币资产正好是进入到上升的轨道,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要进入到中国,我们就抓住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就发展我们海外的基金管理业务。”

经过18年多的发展,QFII等从无到有,一步步壮大,多年来,给A股带来巨额的增量资金。

据央行网站披露,截至2019年末,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陆股通合计持有A股市值高达2.1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4.35%,正在成为参与A股的重要力量之一。

2020年1月21日,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截至1月20日收盘,外资合计持有美的集团总股数达19.54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达到28%,触及外资禁买比例线。美的集团也因此成为2020年第一只被外资“买爆”的个股以及A股史上第3只被外资“买爆”的个股。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钱于军对全景网表示,“早年可能偏向于更多的是利用外资来做我们的事,现在逐步的有外资积极想参与中国的成长,不仅仅金融资本,而且战略投资人、企业,国外都纷纷来中国直接投资,展业都在这儿。总有一天人民币会自由兑换,而且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成为全世界不仅最大的,可能是最强的。”

“最牛”中概股今年涨超1000%

进入21世纪,境外资本投资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途径日益多样化,同时,中国内地高科技企业也掀起了海外上市的浪潮。受“知识经济”、“新经济”概念推动,以互联网、电子上午为特色的企业成为这一时期海外上市的主角。

2014年,21家中国科技公司在境外上市,微博、京东、迅雷、阿里巴巴等纷纷登陆美股。随后,海外资本市场则出现了更多中国科技巨头的身影。

回忆起在美国上市的情景,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在镜头前说:“原来觉得中国公司就跟中国制造的这种货物商品一样,应该是属于便宜的代名词。百度股票定价的时候,人家就天然的认为说你是一个中国公司,所以我们参照美国同类公司给你打一个折,就是你的定价。”

“所以我在定价的时候就跟他们讲,你不能这样看,因为我们比美国公司更具有成长性,所以不应该打折,反而应该比他更贵,我对这个公司有信心。”李彦宏如是说。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达265家,市值合计21827亿美元,占美股总市值比例约4%。

中概股也不断在创造历史。在11月份中期的成交额排名前十的股票中,前所未有的出现了5只中概股。成交量暴涨意味着,中概股在美国备受追捧,其中成交额最高的蔚来汽车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1117%。

近日,多家华尔街巨头持仓曝光,其中包含桥水基金在内的多家机构在今年三季度大举加仓明星中概股。达利欧更是多次唱多中国。

北上资金、南下资金成投资“风向标”

对外开放,让国际资本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企业。然而2014年以前,无论是QFII、RQFII,还是QDII,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都是单向且分割的。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才第一次实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随后的深港通与沪伦通继续加码双向开放,相继实现了深交所市场与港交所市场以及上交所市场与伦交所市场的互联互通。

随着沪深港通的逐步开放,北上资金、南下资金也逐渐成为投资的“风向标”。

中银证券日前指出,从配置偏好看,目前北上资金偏好消费医药,南下资金偏好科技医疗。从资金属性看,北上资金近期由以“配置盘”为主导的资金属性向“交易盘”属性倾斜,南下资金属性仍以“配置盘”为主。

北上资金也一度被誉为“聪明资金”。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浮盈快速增长,12月份终于迈过1万亿元大关,创造了新的纪录,最新浮盈高达10168.18亿元。

目前,北上资金与南下资金已分别成为A股与港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是资金面观察最为重要的数据之一。

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从试点引入境外投资者开始,从尝试开放、到有限开放、再到对世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维度的开放格局,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

30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中国资本市场,必须加强与各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合作,以开放促改革。

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始终保持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一定能够发展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价格

光学测量仪器网站

OGP

上海影像仪官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