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信合推进现代企业化进程
长治信合:推进现代企业化进程
长治信合:推进现代企业化进程 更新时间:2010-9-29 6:39:02 随着山西新一轮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发展热潮迅速铺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支持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其作用不容忽视。而正处于改革发展加速进程中的山西省农信社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型跨越,真正成为现代金融企业,则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
长治市农村信用社围绕“一个中心,一把利剑,两只翅膀”工作理念展开的改革发展实践已对这一命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或可为山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跨越发展提供又一典型案例。
效益:还原企业立身之本
“官场作风严重,不像一个企业,更像一个政府机构。”,“缺乏金融理念,机制、体制建设脱离竞争要求,薪酬绩效考核缺乏活力,同业竞争能力弱。”这是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长治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王建明去年5月履新后对长治农信系统做的诊断。
一年有余,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全员组织存款、营销贷款、狠抓“双收”等“三个全员”营销、客户经理等级管理、薪酬绩效考核机制等有效措施,长治市农信社彻底打破了部分干部职工官商习气严重的现状。在纵深推进“支农惠民行动计划”中,长治市农信社发挥政、社、企、农四方联动作用,通过成立惠农工程领导组、开展“百村百企万人万户”大调研活动、广泛进行信用评定、创新信贷产品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了支农主力军的作用。
截至今年8月底,长治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增加45亿元,增长率18.17%,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80.36%;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113.33%,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9.3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2.32%,较年初增长2.75个百分点。“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一切工作服务于长久、稳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王建明告诉记者。
革新:重塑健康企业肌体
眼下,长治市长子县信用联社正在联合该县县委、县政府等相关部门开展一场极具声势但任务艰巨的不良贷款清收运动,就某些乡镇不良贷款高达60%的现状而言,称之为“运动”并不过分。而这也是长治全市农信社今年以来竭力推行的一项重点工作。
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损失准备不足,经营实力虚弱是长治信合一度的困境,也是王建明眼中“不正之风”的部分表现。为了重塑一个健康的企业肌体,长治信合拿出了一把手问责制、“不良贷款清收24法”、“三包一挂”责任制、打击公职人员逃废银行债务专项行动、小额不良贷款销据工程等一系列硬办法,从而使资本充足率持续提高,监管指标稳步提升。
而这一系列狠措施、硬办法离不开长治农信社一支富有活力、能打善拼的联社领导班子队伍。“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一头驴子,即使有再多能工巧匠,也不会出工作成果。”对于一个健康的企业肌体,王建明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由此,长治市农信社通过创新实行“三个推荐、优化组合、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完成了各县联社正副职岗位调整工作,为长治信合的转型跨越提供了根本保障。
管理:打造良性企业文化
“开弓没有回头箭,后续机制必须跟进,公平竞争的步子已经走出一步,我们就决不会停下脚步。”王建明所说的后续机制已经体现在长治市农信社从组织架构到具体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理事会授权——经营层宽幅度扁平化设置——中层部门垂直化设置”的组织机构模式、“授权经营——垂直管理——分类管理——逐级报告”的管理工作机制以及这二者基础上探索推行的“三长联席会议”和“三长工作日志”制度全面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框架初步形成。同时,“十条禁令”、“25条高压线”、“晨会”、“高管人员执行力提升”、“服务举报监督”等制度又有效提高了全员制度落实力度。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风险的管理同样居于核心地位。长治农信社极具创新的推出了内部评级体系,有效增强了信用风险控制。与此同时,坚持关口前移,狠抓流程控制和员工培训;突出稽核监督,加大风险预警和风险查防力度;严格责任究处,加大问题整改和违规问责力度,风险状况得以深入揭示,控制机制得以不断加强和完善。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总是从王建明口中听到一个短句:“农信社作为一个企业……”不难看出,以真正做企业的方式做强农信社是长治农信社探索实践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