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对A股有信心
私募基金:对A股有信心
私募基金:对A股下半年有信心
医药板块已被高估
科技成长仍有空间
疫情之下,A股剧烈波动,但也不乏结构性机会:上半年,创业板、医药板块都有亮眼的表现。不少私募表示,投对方向,就是牛市。
接受采访的多位私募人士表示,相信下半年市场还会走出结构性行情。上半年涨幅明显的医药板块部分估值已严重偏离业绩,下半年继续一枝独秀的可能性很小,需警惕风险;科技成长股虽个别出现泡沫,但长期看好。
A股基本面改善
对下半年市场有信心
星石投资表示,影响市场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加,对下半年的表现比较有信心。“首先,从基本面角度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国内各项经济活动已经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在全球宽松政策之下,未来内外部需求将进一步修复,上市公司业绩也有望得到改善。其次,随着疫苗逐渐投入使用,疫情对于市场情绪的压制将进一步减弱。最后,从资本市场本身来说,不断完善的基础制度,为A股实现‘长牛’提供了基础保障。”
枫池资产执行董事、投资总监任竞辉认为,下半年虽然经济的复苏不会是直线前进,还会有波折,但是对前进方向不需要太多质疑。“下半年,随着全球贸易的复苏,国内资本市场的积极因素更多一些,机会大于风险,各指数实现年内正增长是大概率会出现的场景。”
此外,对于上证综指重新编制,任竞辉认为改革后的上证综指的吸引力大大增加,一方面会吸引相关指数基金的资金流入,同时作为最有影响力的A股指数,也会提升整个权益类投资的吸引力。
承泽资产CEO曹雄飞认为,疫情的恐慌情绪逐步缓解,全球复工复产持续推进,A股市场的基本面改善可期,股票投资的风险收益比良好。在他看来,疫情及疫苗的进展、中美政经关系依旧是市场波动的核心因素。
榕树投资研究总监李仕鲜认为,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趋势没有转变的情况下,市场仍会是持续性的上涨行情。
深圳和沐投资董事长李茂林看好下半年市场走势,认为当前全球利率进入下行通道,有利于股票市场估值的提升。
医药板块已被高估
科技成长仍有空间
对于上半年表现强势的科技成长股和医药板块,私募直言,部分医药个股已经透支了未来业绩,需要警惕风险;而科技成长股已形成趋势,仍有不少个股长期具有投资机会。
任竞辉认为目前是典型的成长股行情,且短期内不会轻易扭转。国内经济总量增长下台阶的趋势看不到扭转信号,政策周期也越来越模糊,传统行业、周期行业波动越来越小,交易价值也在下降。“所以不如把精力聚焦在成长行业。观察近期的业绩增速,同时展望未来几个季度盈利,创业板相对沪深300的成长性优势仍将延续。”
志开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威认为创业板创出新高是过去几年A股投资生态发生巨变的结果。从结构上看,创业板权重股表现亮眼,带动指数上行。“投资机会注定是分化的,普涨行情出现的概率在降低,即将推出的创业板注册制会强化这一现象。”
对于科技成长股,星石投资认为长期来看,产业升级仍是大方向,中美竞争也将加速科技产业的国产替代。当前很多产业进入上行周期,如5G建设、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等,这些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不过星石投资指出,科技成长股在上半年的结构性行情中演绎得较为充分,很多个股透支了未来的成长空间,需要更加精选性价比合适、具有长期空间的标的。
李仕鲜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5G、半导体这些长期发展空间巨大的新科技行业,在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的情况下买入行业龙头是很好的时机,重点在于要识别出真正的好公司。
对于已经涨近40%的医药板块,私募直言需要警惕风险。
曹雄飞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医药股有显著超额收益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其中部分股票的估值已严重偏离正常区间,下半年继续一枝独秀的可能性很小。
任竞辉强调,今年医药股业绩增长对股价贡献有限,主要是估值的提升。在接近历史高位的估值水平和机构持股集中度的情况下,这些前提发生微小变化,都有可能放大股价波动。“医药板块预期过于充分,风险收益比处于历史高位,吸引力有限。”
星石投资强调关注医药板块内部的分化:需要持续关注后续业绩和基本面兑现的趋势:部分估值严重脱离基本面、或者未来业绩难以兑现的个股,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估值合理略偏高、有真实业绩支撑的公司,从一两年的维度来看,基本面的兑现能够化解估值的压力。
李茂林认为医药股行情会走向分化,整体的估值明显偏高,但真正有品牌、有研发实力的企业会从人口老龄化中受益,通过业绩不断提升来消化高估值。而很多随行业估值水涨船高的企业泡沫终将破裂,当前投资医药股需要精挑细选,控制风险。
李仕鲜表示,下半年配置医药股,主要集中于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和手套、口罩、检测、疫苗等切实受益于疫情的领域。
股票私募高仓位运作
看好科技、医药等板块
4月份以来,A股市场走出一轮上涨行情,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创新高。私募参与市场的热情较高,近半数股票私募仓位在80%以上,七成以上百亿私募接近满仓运作。
展望后市,多家私募表示A股未来会是一个具有多重结构性机会的市场,重点布局科技、消费及医药等板块。
规模再创新高
调研关注电子、医药
数据显示,5月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4.35万亿元,创出新高。
多位私募人士表示,市场行情整体向好对基金销售有正向作用,管理资产规模不断增长。
榕树投资研究总监李仕鲜指出, 在市场形成赚钱效应的背景下,近期的基金销售规模达到较高水平,在内生增长与销售募资的双重带动下,管理规模有所增长。
深圳和沐投资董事长李茂林介绍,当前经济环境相对低迷,很多客户自身业务受到影响,闲置资金不多,4月份以来一波小牛市对销售有一定正向作用,但并不是很明显。
不过,也有私募表示,虽然市场阶段向好,但部分投资者悲观心态仍然较重。
承泽资产CEO曹雄飞指出,市场在疫情恐慌和极度悲观中走出了V型反弹,尤其是医药、消费、科技类指数。但尽管市场走势良好,客户每天仍然被各种负面报道困扰,心态较为悲观。
不过,更多的人还是以积极心态投入复工复产,对上市公司的调研也频繁起来。李仕鲜表示,4月份开始,投研部门就恢复了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在对新能源、5G、半导体、消费、医药等重点看好行业的深度调研和跟踪中发现,行业龙头公司在疫情危机中展现出了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曹雄飞则表示,即便在疫情期间也一直坚持调研。随着远程在线模式的普及,调研的便利程度和密度大大增强而不是减弱了,他们的调研对象集中在消费、科技、医药和先进制造领域。
近半数股票私募仓位超八成
重点布局科技、医药等领域
调研如火如荼,私募高仓位运作也表现出对后市的积极心态。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股票私募整体仓位为72.36%,环比上升0.24个百分点,这已是连续14周仓位保持在七成以上。其中,47%的股票私募仓位超过八8成,仅19.33%的私募仓位低于五成。
展望后市,星石投资表示重点关注有色金属、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5G产业链、医药生物和大众消费与服务等六个方面的投资机会。有色金属向下的空间不大,随着海外疫情见顶、流动性宽松带动名义利率下行,将具备较高的弹性;高端装备则主要受益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国产替代趋势;5G产业链主要受益于低利率+新基建+产业转型升级;大众消费与服务则受益于疫情后消费回补+行业集中。
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指出:“由于中国应对疫情的措施有力,叠加刺激力度比较大,股市的表现提前于经济,而且表现比较强劲,尤其是医药、消费、科技这三个板块表现最优,相对而言金融周期表现较差。这与经济整体偏弱和流动性宽松的宏观环境密不可分。”谈及下半年的投资机会,梁辉表示,A股市场是一个未来具有多重结构性机会的市场,重点关注科技、周期性以及消费和医疗三大领域的投资机会。
曹雄飞表示,大科技、新基建、先进制造、新能源车、5G及消费电子依旧是研究和布局的重点,这部分资产受疫情的负面冲击小,且属于未来长期的优先发展方向。
李仕鲜则表示重点配置新能源汽车、5G半导体、疫苗、品牌消费品等板块。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动力电池是其重点关注的领域。
致顺投资表示,从中长期看,一直专注在包含高端制造业在内的科技领域和以新生代为主要目标客群的新兴消费领域,从中寻找能够中长期胜出的优秀企业。
志开投资刘威认为新旧基建仍是今年财政扩张的重要抓手,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有基本面支撑的科技成长股有望接力市场增量资金。受益于内需改善的消费股也有估值进一步抬升的可能。
李茂林表示主要布局医药、基建及地产板块,医药是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长期逻辑考虑,长期看好的行业;基建及地产预计下半年会有不错的表现,这两个板块估值处于低位,经济下行压力大,逆周期调节变得越来越迫切。
外资机构:
下半年新兴市场股指或有调整压力
人民币资产有吸引力
临近年中,多家外资机构对下半年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做出展望,主流看法认为,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当前最需要担心的风险是疫情第二波爆发,以及各国刺激政策带来的次生风险。
对于当前市场,工银国际表示,金融市场情绪修复或过于乐观。自2020年1月中下旬以来,受到疫情持续发酵影响,企业盈利预期差带来市场调整压力,而风险溢价急剧变化更成为短期波动的根源。在此期间,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呈现出“局部爆发-外溢扩散-共振回溢”三个阶段的演化,疫情所涉区域的边际变化成为市场大范围动荡的关键。
在欧美疫情开始得到控制后,市场情绪明显缓解,也出现了持续的反弹。尽管有科技股远超均值的价格飙升加持,但MSCI发达指数的恢复路径仍显得过于乐观。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其所经历的两轮疫情与MSCI新兴市场相对发达指数的表现起落具有大致吻合的走势,这意味着疫情冲击在新兴市场直接体现为超额收益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考虑到疫情仍在新兴市场蔓延,下半年股指或有相对更大的调整压力。
展望下半年,工银国际认为,在疫情全方位冲击的快慢交叠之间,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换档,金融市场波动和调整的来源更替,政策潮水退去后风险或将渐次显现。
工银国际表示,在疫情冲击之下,新兴市场的资产负债表更显脆弱。对于缺乏硬通货币发行权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下半年刺激政策等带来的一些次生风险值得警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政策空间优势和汇率稳定增加了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吸引力。
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投资经理则对亚太区的基建、公用事业等实质资产的长远前景保持乐观,认为亚洲人口增长为这些资产带来投资优势。但同时提醒,当下市场最大的风险是疫情是否会爆发第二波,以及各地政府如何处理和应对。短期内,购物中心、机场等仍将继续受到影响,公用事业、铁路煤炭运输、电讯和数据中心、以及超级市场为主的零售物业面对的影响比较少。新冠肺炎的社交限制措施让资产周期疲软,预计2021年的股息将有强劲增长。
对于港股市场,瑞银股票资本市场部亚洲区主管黄培皓表示,下半年或可看到更多优质高增长的中概股在香港做二次上市,同时更多新经济的公司也会到香港来做主板上市,这主要集中在医疗和生物科技领域。此外,大消费、物业管理、科技等领域也会有新的较大规模公司过来。黄培皓还强调,在低利率的大环境下,可转债和可交换债产品增发趋于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