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私募销售逐渐升温

Nancy 0

私募销售逐渐升温

私募销售逐渐升温

摘要

私募基金具有较高风险,非保本保收益产品,投资者不要轻信所谓“兜底”承诺。此外,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私募,关注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近两年来,私募销售逐渐升温,许多小型私募晋升中级私募的行列。但在历史上,因投资私募而亏损的事件屡见不鲜。近日,一位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回忆起自己投资私募的往事,100万元买的私募产品,一年后竟仅剩5万元,这引起了市场关注。

业内人士提醒,私募基金具有较高风险,非保本保收益产品,投资者不要轻信所谓兜底承诺。此外,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私募,关注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近日,某博主买私募100万元变5万元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她介绍,2018年购买了一家名为泓实资产的私募旗下的基金产品。买的时候,客户经理称旗下产品过往业绩好,收益率高的话能到20%至30%。并且他们信誓旦旦表示,作为某大型金融集团子公司,即使基金表现差,集团也会提供收益率8%的兜底。

令该博主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后产品到期,客户经理只返还给她5万元,亏损近95万元!当询问原因时,公司回复:基金投资了一只海外股票,该股票退市,导致基金资产出现严重亏损。同时,此前承诺的8%收益率兜底也化为泡影。

此外,据该博主介绍,同期或晚于她购买该公司旗下产品的其他投资者,有的甚至投资100万元只收回了1万元。

资料显示,泓实资产已被基金业协会注销。

无独有偶,近年来投资私募巨亏的事件屡见不鲜。数据显示,近一年业绩亏损70%以上的产品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产品成立多年,净值不足0.01元,年化收益率为-81.30%。

去年以来,伴随着A股市场火热的行情,基金产品业绩亮眼,私募销售逐渐升温。但热销背后,由于私募产品构成复杂、销售不透明,更容易滋生违法违规行为,投资者购买时要擦亮眼睛。业内人士提示,购买私募产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比如银行、券商等代销渠道。这些渠道在产品准入时,往往已经有非常严格的审查,相当于帮助投资者进行了一次筛选。

其次,要买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如果自身风险偏好不强,就要慎重选择股票型私募等高风险产品。另外,要警惕产品销售时的高额回报诱导或业绩兜底承诺。

此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总体管理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场对其的认可程度,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不少私募产品都设有预警线和清盘线,尽管业界对此设计的合理性仍有一定的争议,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避免本金全部打水漂的有利工具之一。前述博主购买的产品,就是没有任何预警止损机制的产品。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时,应关注合同中预警止损机制的条款。

北京某中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上述事件中,销售人员存在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行为。此外,在私募基金募集资金环节和运作环节,常见的违规行为还包括:未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未履行投资者适当性匹配程序,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未按照要求进行私募基金备案、侵占或挪用基金财产、进行不当或者非法的关联交易等。

随着私募监管体系日益完善,针对违规私募的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日益增多,私募监管依法从严趋势明显。2021年1月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强化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形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包括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从严监管集团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牢牢守住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募集的底线、强化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业行为负面清单、明确私募基金财产投资负面清单等。

bitget官方app新版本

bitget安全下载入口

bitget官网地址

bitget最新下载地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