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公司安泰科技的万花筒
概念公司安泰科技的万花筒
概念公司安泰科技的万花筒 更新时间:2011-4-30 11:32:06 稀土、太阳能、锂电池、LED、分拆上市,它一直在讲述市场喜欢的
4月中下旬的安泰科技股价一点儿也不“安泰”,9个交易日中斩获三个涨停,一个跌停。伴随着上蹿下跳的股价,是其近5个月以来颇为平静的成交量突然放大。
突如其来的变化,缘于市场传安泰科技或收购稀土矿资产。虽然之后其公告澄清,仍未止住其涨停步伐。
不过,安泰科技凭着稀土产业链下游产品烧结钕铁硼产品早已染指“稀土永磁”概念。此外,“多情”的安泰科技,在稀土中下游的太阳能、锂电池、LED概念,以及新材料、航天、生物科技、分拆上市等近年市场热门概念上一个不落。
尽管安泰科技证券事务代表杨春杰称,该公司涉足多个热门概念,系公司下游客户较广、需求不一所致。但时至今日,均难以见到上述概念对上市公司做出有说服力的利润贡献。
资金鏖战稀土想象
4月中旬,市场盛传安泰科技将收购国内三大轻稀土基地之一微山湖稀土矿,受此刺激,该股4月20日冲击涨停;4月25日,传言生变,收购主体被传为其大股东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机构先知先觉地提前离场,将该股砸盘至跌停;不过,4月26日,机构涌入使其再封涨停板;27日,安泰科技公告证实大股东洽购稀土矿,与上市公司无关。4月29日,安泰科技再度放量涨停。当日,“稀土永磁”板块涨幅达3.26%。
期间,该股交易量激增,日均成交量达到此前3个月日均水平的两倍。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此间机构身影频频浮现。
在上述4个异动交易日中,日买入金额最大的前五名机构累计买入2.16亿元,而累计卖出的金额则为1.77亿元,对倒迹象明显。
追涨的营业部游资在本轮疯炒中,并无明显的快进快出迹象,招商证券深圳南山南油大道营业部在20日和26日分别买入该股3940万元和4552万元,分列当日买入最多的第一名和第二名;29日,著名的“涨停敢死队”广发证券辽阳民主路营业部以3628万元列当日买入该股最多的第三名。
一位接近钢研集团高层的券商研究员认为,公告澄清后该股仍被资金推送涨停,或仍与稀土概念有关。“尽管微山湖稀土矿的收购主体为大股东,但收购完成后,必将引发与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以及大量的关联交易,未来将相关资产注入安泰科技以打通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可能性符合市场预期。”
事实上,安泰科技自打“娘胎”起,就与“稀土永磁”概念紧密相关。2000年,安泰科技IPO上市,募投项目中包括高性能粘结稀土永磁体项目、高性能烧结稀土永磁体项目,分别计划投资8528万元和13505万元。2003年7月,高性能粘结稀土永磁体项目被公司叫停,变更为收购海美格公司60%股权,并对其增资。海美格的钕铁硼加工业居于稀土永磁产业链的下游。海美格2010年实现净利润958.99万元,其利润贡献仅为上市公司2010年净利润总和21924.08万元的2.6%。
2010年4月,安泰科技表示稀土永磁行业是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0年10月,稀土概念、新能源概念板块在二级市场被热炒,安泰科技的股价也因此水涨船高。10月8日,安泰科技以21.50元开盘,至11月1日,盘中冲高至30.05元,20个交易日不到,股价涨幅近40%。
“概念大王”
除了稀土概念之外,2004年,安泰科技还率先成为A股市场最早的一批太阳能概念股。当年8月,安泰科技宣布拟与德国Odersun公司联手开发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
2005年,太阳能概念股热炒在A股市场首次启动,国盛证券研究员刘俊曾发布标题为《安泰科技成为太阳能行业龙头指日可待》的研究报告,称安泰科技太阳电池销售额将超过其他业务的总和。
2006年10月,该公司称收购Odersun公司10.27%的股权;2007年4月,Odersun公司第一家太阳能电池厂SunOne开工投产;2009年10月,其与Odersun公司拟投资设立安泰阳光有限公司。但时至2010年,太阳能项目仍未能给安泰科技带来可观的利润贡献。
国信证券研究员郑东认为,安泰科技与德国Odersun公司合作薄膜太阳能项目条件尚不成熟,合资公司目前30兆瓦生产线转换效率未到达7%的技术指标。
安泰科技还将新能源的触角伸向了锂电池。其目前持有北京宏福源科技有限公40%股份,后者主要产业涉及主流电池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以及代表未来趋势的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2010年8月23日,安泰科技称,“目前磷酸铁锂生产线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目前磷酸铁锂生产线未满负荷生产,其扩产计划正在拟定当中。”
安泰科技2010年年报显示,其当年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28%。华泰联合分析认为,该公司净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高毛利率产品的比重明显增加。其中,高速工具钢和金刚石锯片两项传统业务贡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50%。而非晶带材、钕铁硼等业务仅为“有望超预期”。
安泰科技还先后染指LED、航天、生物科技、分拆上市等诸多市场热门概念,但无一例外的是,至今均未见明显收益。
机构“宠儿”
北京一基金经理则告诉本报,该基金曾经购买安泰科技并不是看重其新能源、稀土等产业的发展潜力,只是相中其被市场追捧的概念。“像安泰科技这样的公司,基金是很喜欢的,有热点,股价炒得动,至于新能源等概念,尽管见到业绩至少还要等上好几年。在二级市场投资不是做PE,机构不可能留守三年五载。一般都是波段操作。”
纵览安泰科技近三年财报发现,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除了大股东外,留守两个季度不增持、减持的机构投资者,并不存在。
另一方面,随着概念的市场炒作,安泰科技上市后的两次再融资亦获得了股价吸引力的保证。安泰科技曾于2006年实现定向增发成功,以8元/股的价格增发5200万股,再融资近4亿元;2009年,安泰科技发行可转债,再度融资7.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11年来,安泰科技年年现金分红,毫不吝啬。2000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均有送转股本的分红方案。2011年4月29日,安泰科技以涨停价收于23.34元。即使不算上公司历年来的现金分红,其复权价亦接近105.5元,为公司2000年上市时的发行价14.98元的7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