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铝门厂
文章目录:
1、精雕细刻 木韵流香(古悦新喜)2、精雕细刻 木韵流香(古悦新喜)3、山西:运城侯氏兄弟涉黑案等7起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一审审结
精雕细刻 木韵流香(古悦新喜)
郑巨欣
木雕《丝路之韵》,作者高公博。
清代潮州木雕“博古”花板,广东省博物馆藏。
东阳木雕《迎春图》,作者陆光正。
在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长河中,木雕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植根中华文化沃土,绽放时代芳华。木雕艺人灵巧的双手、精湛的技艺赋予木料勃勃生机。木雕工艺诠释着生活智慧,也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在发现生活之美、感悟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之美中不断开枝散叶。
天然之美
几千年来,木制品贯穿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镌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初时,先民为生存而作木器,将木材稍作加工,便有了棒状器、尖状器,用以农耕或狩猎。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雕鱼等器物证明,中国木雕历史不下7000年。大到房屋建筑,小到一桌一椅、一碗一筷,木始终默默陪伴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天然带着与生活、生命的亲近感。
木雕,始于取木为用之道。木雕工艺,实由感知木料而渐入佳境。木料有曲、直之形,软、硬之质,知木之性,方得木艺之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就被写入《周礼·考工记》,成为木工技艺的国家规范。更多的用木取料之法,还见于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清代福长安《钦定工部则例》等著作。
一代代木雕艺人因循物性,将对自然的谦恭与生活的诗意结合起来,以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充分发掘利用不同木材的天然之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像福建龙眼木雕和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均以选用材质独特的木料并因材施艺为特色。福建盛产龙眼木,此木纹质细密,色泽光润柔和,故多取其为材。特别是虬根疤节的老树姿态万千,成为木雕艺人依形度势、发挥想象力的灵感源泉。他们在创作中追求斧痕凿韵,在似与不似之间、虚实相生之中塑造出各种令人惊叹的艺术形象。与龙眼木雕善取虬根疤节之变化不同,乐清黄杨木雕以古朴典雅著称。黄杨树生长奇缓,小叶黄杨尤甚。因此,黄杨木雕追求以小见大,刻画精致,刀法清澈,并因格调雅润被誉为“木中谦谦君子”,从木雕工艺中脱颖而出。其实,无论是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木、沉香木、金丝楠木等珍贵木材,还是相对量大价低的柚木、椴木、桧木、樟木、红豆杉、崖柏、琥珀木、古沉木麻柳等,经过匠心雕琢,都可能成为天工与巧手的完美结合体。换言之,只要艺术取乎其上,则木料之贵贱未必重要。
木之美今天依旧润泽着人们的美好生活。当下,科技发展为木文化注入新活力,不仅仿木纹装饰更加缤纷斑斓,木雕艺人还将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融入创作,让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使木雕的表现形式更多样、风格更多元。老手艺+新技术、经典工艺+现代设计理念,让木雕工艺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人文之盛
应天时,承地气,“就地取材”成就了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的地域性特色。如著名的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四大流派”,以及云南剑川木雕、湖北鄂南木雕、江苏苏州木雕、安徽徽州木雕、湖南木雕、四川木雕、甘肃木雕等,都自成一格,称誉一方。木雕工艺风格和流派的形成,与地方民风民俗、木料材质、制品功能等因素息息相关,一言以蔽之,成于风物相宜。
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使各地木雕的创作题材和用途不尽相同。例如,龙眼木雕可分为三大流派,象园流派擅长雕刻虫草花卉、果盘、庙宇建筑构件、造像等;大坂流派以人物雕刻为主,作品形神兼备;雁塔流派则长于图案花纹雕刻以及漆器框架垫座的装饰,刀法流畅。整体来看,传统木雕题材涵盖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可谓无所不包。木雕工艺广泛应用于宅第、祠堂、寺庙、园林等建筑装饰,家具、摆件、游艺道具等物件,以及民间婚礼、赛会等活动。
建筑木雕尤能体现不同地区的人们取材用木的智慧和审美观念。比如,东阳木雕和潮州木雕均常见于各种建筑装饰,但因两地的自然人文环境迥异,故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东阳木雕擅用融中国画艺术元素于传统雕法的“画工体”平面浅浮雕,结合“雕花体”高浮雕,清髹不上色,显天然木纹,格调素朴雅致。其构图注重留白,纹饰以诗礼传家故事题材为代表,恰当的雕刻手法使木质与纹饰主题相得益彰。浙江东阳的史家庄花厅、画溪村世美堂和许宅村熏风自南小院的门窗格扇、轩廊外檐、梁枋雀替、斗拱牛腿等,均凝结着地域文化和工艺精华。与其工艺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潮州木雕,则通体布施雕刻,构图饱满,纹饰多取自潮州戏曲人物故事,多层镂通呈立体形态,经髹饰贴金后,更是雕缋满眼、错彩镂金。不同的工艺风格,反映了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美学追求。
非遗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木雕工艺日益呈现厚重的历史纵深感。2006年,潮州木雕、宁波朱金漆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等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各地非遗馆、高校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非遗+研学”等模式的探索,创新型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为传统木雕行业注入新活力,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木雕流派得到进一步发展。
时代之新
木雕工艺的价值和魅力,主要体现在人的创造。木雕旧称“凿花”,木雕艺人又称“雕花匠”,原来其工作以配合大、小木作进行装饰为主,如今则从木工行业脱颖而出。一批木雕艺人融工艺之巧和艺术之思于一体,精雕细刻,翻开木雕工艺新篇章。
作为指尖上的技艺,木雕工艺或雕、或刻、或凿,往往取决于塑造要求,根据木料特点、作品部位、整体布局、表现效果灵活掌握。不同的工艺技法,带给人各不相同的美感。圆雕浑厚,圆满敦实藏神骨;浮雕纤巧,铺锦列绣含万象;透雕玲珑,虚实相生意蕴长。人物、山水、花木、草虫及器用之形,或写实,或写意,生动有趣。不同技法的相济妙用,成就了木雕工艺的万千变化。
新时代,木雕艺人将工艺之巧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之美。在国家重大活动和赛事上,木雕作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譬如,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木制浮雕《中华二十景》,以立屏形式、独板深浮雕手法,表现了故宫、都江堰、莫高窟等20处风景胜地的壮阔景观。青岛上合峰会主会场大型木雕《锦绣河山》,运用多种技法雕刻出峰峦叠嶂肃穆与奇秀交织的壮美,精雕细刻中尽显大国风范和工匠精神。
木雕新探索引人关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近年来先后领衔创作了《百年伟业》组雕、《同心共筑中国梦》落地屏等大型东阳木雕作品。创作团队开创工艺美术大师与学院派雕塑家合作宏大叙事主题创作的新模式,引入舞台艺术立体呈现样式,以东阳平面木雕为背景、立体圆雕人物为主角,采用平面浮雕、圆雕、半圆雕、透雕、阴雕等几乎所有东阳木雕技法,并让雕塑艺术语言融入东阳木雕的时代表达,成功跳出民间样式的窠臼。“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展出高公博以100多个国家的木材为原料创作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紧扣“命运与共”的时代主题,展现不同国家人民“求同存异”的内在精神需求。在创作手法上,作者延续“新奇独变”的创作理念,既继承乐清黄杨木雕创作传统,又突破其固有程式,通过跳刀法、劈凿法、敲痕法等增强艺术表现力,带给观众全新观感。“艺迎亚运——吴尧辉黄杨木雕作品展”上,吴尧辉新创作的51件体育题材木雕以概括的造型表现当代竞技体育,探索传统黄杨木雕工艺语言的当代转换。透过“艺脉相承——‘闽派’特色福州木雕技艺传承展”等展览,可以深切感受师徒相勖、守正创新的文脉传承。此外,木雕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也进一步激发了木雕产业活力。如在浙江衢州,有的文化旅游区利用根雕工艺妙造自然,探索出一条木雕文化传播新路径。
当下,木雕从业者与艺术类高校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形式更加多样。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及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等,木雕艺人活化传统,引入现代设计理念,使作品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审美和生活需要。木雕工艺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建设也不断加强。例如,在“喜迎二十大——‘新征程·新民艺’浙江木雕艺术大展”“当代工艺美术批评论坛学术提名展(木雕艺术)”等展览上,策展人力求从广义的木雕艺术角度,集传统木雕作品、当代木雕作品、时尚木雕用品于同一空间,引导行业思维转变,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态度。
抚今追昔,中国木雕工艺多元一体,筑木成林。当下传统工艺的振兴,鼓舞着更多木雕艺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用心、用情、用力传承好、发扬好传统手工艺。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授)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2日 08 版)
精雕细刻 木韵流香(古悦新喜)
郑巨欣
木雕《丝路之韵》,作者高公博。
清代潮州木雕“博古”花板,广东省博物馆藏。
东阳木雕《迎春图》,作者陆光正。
在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长河中,木雕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植根中华文化沃土,绽放时代芳华。木雕艺人灵巧的双手、精湛的技艺赋予木料勃勃生机。木雕工艺诠释着生活智慧,也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在发现生活之美、感悟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之美中不断开枝散叶。
天然之美
几千年来,木制品贯穿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镌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初时,先民为生存而作木器,将木材稍作加工,便有了棒状器、尖状器,用以农耕或狩猎。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雕鱼等器物证明,中国木雕历史不下7000年。大到房屋建筑,小到一桌一椅、一碗一筷,木始终默默陪伴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天然带着与生活、生命的亲近感。
木雕,始于取木为用之道。木雕工艺,实由感知木料而渐入佳境。木料有曲、直之形,软、硬之质,知木之性,方得木艺之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就被写入《周礼·考工记》,成为木工技艺的国家规范。更多的用木取料之法,还见于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清代福长安《钦定工部则例》等著作。
一代代木雕艺人因循物性,将对自然的谦恭与生活的诗意结合起来,以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充分发掘利用不同木材的天然之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像福建龙眼木雕和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均以选用材质独特的木料并因材施艺为特色。福建盛产龙眼木,此木纹质细密,色泽光润柔和,故多取其为材。特别是虬根疤节的老树姿态万千,成为木雕艺人依形度势、发挥想象力的灵感源泉。他们在创作中追求斧痕凿韵,在似与不似之间、虚实相生之中塑造出各种令人惊叹的艺术形象。与龙眼木雕善取虬根疤节之变化不同,乐清黄杨木雕以古朴典雅著称。黄杨树生长奇缓,小叶黄杨尤甚。因此,黄杨木雕追求以小见大,刻画精致,刀法清澈,并因格调雅润被誉为“木中谦谦君子”,从木雕工艺中脱颖而出。其实,无论是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木、沉香木、金丝楠木等珍贵木材,还是相对量大价低的柚木、椴木、桧木、樟木、红豆杉、崖柏、琥珀木、古沉木麻柳等,经过匠心雕琢,都可能成为天工与巧手的完美结合体。换言之,只要艺术取乎其上,则木料之贵贱未必重要。
木之美今天依旧润泽着人们的美好生活。当下,科技发展为木文化注入新活力,不仅仿木纹装饰更加缤纷斑斓,木雕艺人还将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融入创作,让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使木雕的表现形式更多样、风格更多元。老手艺+新技术、经典工艺+现代设计理念,让木雕工艺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人文之盛
应天时,承地气,“就地取材”成就了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的地域性特色。如著名的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四大流派”,以及云南剑川木雕、湖北鄂南木雕、江苏苏州木雕、安徽徽州木雕、湖南木雕、四川木雕、甘肃木雕等,都自成一格,称誉一方。木雕工艺风格和流派的形成,与地方民风民俗、木料材质、制品功能等因素息息相关,一言以蔽之,成于风物相宜。
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使各地木雕的创作题材和用途不尽相同。例如,龙眼木雕可分为三大流派,象园流派擅长雕刻虫草花卉、果盘、庙宇建筑构件、造像等;大坂流派以人物雕刻为主,作品形神兼备;雁塔流派则长于图案花纹雕刻以及漆器框架垫座的装饰,刀法流畅。整体来看,传统木雕题材涵盖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可谓无所不包。木雕工艺广泛应用于宅第、祠堂、寺庙、园林等建筑装饰,家具、摆件、游艺道具等物件,以及民间婚礼、赛会等活动。
建筑木雕尤能体现不同地区的人们取材用木的智慧和审美观念。比如,东阳木雕和潮州木雕均常见于各种建筑装饰,但因两地的自然人文环境迥异,故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东阳木雕擅用融中国画艺术元素于传统雕法的“画工体”平面浅浮雕,结合“雕花体”高浮雕,清髹不上色,显天然木纹,格调素朴雅致。其构图注重留白,纹饰以诗礼传家故事题材为代表,恰当的雕刻手法使木质与纹饰主题相得益彰。浙江东阳的史家庄花厅、画溪村世美堂和许宅村熏风自南小院的门窗格扇、轩廊外檐、梁枋雀替、斗拱牛腿等,均凝结着地域文化和工艺精华。与其工艺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潮州木雕,则通体布施雕刻,构图饱满,纹饰多取自潮州戏曲人物故事,多层镂通呈立体形态,经髹饰贴金后,更是雕缋满眼、错彩镂金。不同的工艺风格,反映了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美学追求。
非遗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木雕工艺日益呈现厚重的历史纵深感。2006年,潮州木雕、宁波朱金漆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等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各地非遗馆、高校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非遗+研学”等模式的探索,创新型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为传统木雕行业注入新活力,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木雕流派得到进一步发展。
时代之新
木雕工艺的价值和魅力,主要体现在人的创造。木雕旧称“凿花”,木雕艺人又称“雕花匠”,原来其工作以配合大、小木作进行装饰为主,如今则从木工行业脱颖而出。一批木雕艺人融工艺之巧和艺术之思于一体,精雕细刻,翻开木雕工艺新篇章。
作为指尖上的技艺,木雕工艺或雕、或刻、或凿,往往取决于塑造要求,根据木料特点、作品部位、整体布局、表现效果灵活掌握。不同的工艺技法,带给人各不相同的美感。圆雕浑厚,圆满敦实藏神骨;浮雕纤巧,铺锦列绣含万象;透雕玲珑,虚实相生意蕴长。人物、山水、花木、草虫及器用之形,或写实,或写意,生动有趣。不同技法的相济妙用,成就了木雕工艺的万千变化。
新时代,木雕艺人将工艺之巧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之美。在国家重大活动和赛事上,木雕作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譬如,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木制浮雕《中华二十景》,以立屏形式、独板深浮雕手法,表现了故宫、都江堰、莫高窟等20处风景胜地的壮阔景观。青岛上合峰会主会场大型木雕《锦绣河山》,运用多种技法雕刻出峰峦叠嶂肃穆与奇秀交织的壮美,精雕细刻中尽显大国风范和工匠精神。
木雕新探索引人关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近年来先后领衔创作了《百年伟业》组雕、《同心共筑中国梦》落地屏等大型东阳木雕作品。创作团队开创工艺美术大师与学院派雕塑家合作宏大叙事主题创作的新模式,引入舞台艺术立体呈现样式,以东阳平面木雕为背景、立体圆雕人物为主角,采用平面浮雕、圆雕、半圆雕、透雕、阴雕等几乎所有东阳木雕技法,并让雕塑艺术语言融入东阳木雕的时代表达,成功跳出民间样式的窠臼。“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展出高公博以100多个国家的木材为原料创作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紧扣“命运与共”的时代主题,展现不同国家人民“求同存异”的内在精神需求。在创作手法上,作者延续“新奇独变”的创作理念,既继承乐清黄杨木雕创作传统,又突破其固有程式,通过跳刀法、劈凿法、敲痕法等增强艺术表现力,带给观众全新观感。“艺迎亚运——吴尧辉黄杨木雕作品展”上,吴尧辉新创作的51件体育题材木雕以概括的造型表现当代竞技体育,探索传统黄杨木雕工艺语言的当代转换。透过“艺脉相承——‘闽派’特色福州木雕技艺传承展”等展览,可以深切感受师徒相勖、守正创新的文脉传承。此外,木雕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也进一步激发了木雕产业活力。如在浙江衢州,有的文化旅游区利用根雕工艺妙造自然,探索出一条木雕文化传播新路径。
当下,木雕从业者与艺术类高校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形式更加多样。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及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等,木雕艺人活化传统,引入现代设计理念,使作品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审美和生活需要。木雕工艺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建设也不断加强。例如,在“喜迎二十大——‘新征程·新民艺’浙江木雕艺术大展”“当代工艺美术批评论坛学术提名展(木雕艺术)”等展览上,策展人力求从广义的木雕艺术角度,集传统木雕作品、当代木雕作品、时尚木雕用品于同一空间,引导行业思维转变,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态度。
抚今追昔,中国木雕工艺多元一体,筑木成林。当下传统工艺的振兴,鼓舞着更多木雕艺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用心、用情、用力传承好、发扬好传统手工艺。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授)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2日 08 版)
山西:运城侯氏兄弟涉黑案等7起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一审审结
新京报快讯 据山西高院微信公众号消息,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3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进展,截至11月18日,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山西7起涉黑案件均已一审审结,其中3起涉黑案件已二审审结生效,4起已一审宣判。
这7起涉黑案件为:大肆盗掘文物,“警伞”掩护参与的运城侯氏兄弟涉黑案;暴力掠夺资源,欺压残害群众的吕梁陈鸿志涉黑案;围猎腐蚀官员,组织死灰复燃的太原任爱军涉黑案;把持基层政权,破坏矿产资源的吕梁李增虎涉黑案;组建私人武装,暴力对抗执法的吕梁王见刚涉黑案;破坏基层选举,暴力强揽工程的太原张继龙涉黑案;暴力强拆民居,大肆诬告陷害的长治陈兆平涉黑案。其中,运城侯氏兄弟涉黑案、吕梁陈鸿志涉黑案、太原任爱军涉黑案已审结生效。
在这7起涉黑案件338名被告人中,共有2名被判处死缓,7名被判处无期徒刑,135名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重刑率达42.6%。
01运城侯氏兄弟涉黑案
大肆盗掘文物,“警伞”掩护参与
侯金亮、侯金发、侯金海系同母异父兄弟。侯金发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就伙同他人实施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犯罪活动,1995年被运城市公安局(原运城地区公安处)列为重大涉嫌文物犯罪逃犯。侯金海、侯金亮二人均在80年代就分别因犯抢劫罪、强奸罪、流氓罪、盗窃罪被判处刑罚。之后,兄弟三人相互勾结继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逐步形成了以该三人为核心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在侯氏三兄弟的组织、指挥下,利用当地个别公安人员的保护,该组织实施各类违法犯罪活动88起,其中盗掘古墓葬35起,形成了探、盗、销一条龙的稳定的盗掘古墓葬犯罪集团,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导致大量文物流失和古墓葬损毁,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02吕梁陈鸿志涉黑案
暴力掠夺资源,欺压残害群众
自2005年以来,陈鸿志等人以其经营的企业为依托,开始实施违法犯罪活动,2006年底正式形成以陈鸿志为组织、领导者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该组织成员达七十余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116起。为阻止他人举报、上访,陈鸿志授意组织成员对多名上访人员非法拘禁并殴打、折磨。为霸占煤矿,陈鸿志以修路为名围困某煤矿三个月,使该矿股东被迫将煤矿转让给陈鸿志。为解决存煤转让纠纷,陈鸿志指挥组织成员殴打他人,致1人死亡、3人轻伤、1人轻微伤,事后陈鸿志及部分组织成员没有受到刑事追究,使得该犯罪组织的非法影响在柳林县进一步扩大,在当地形成非法控制,严重破坏了柳林县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
03太原任爱军涉黑案
围猎腐蚀官员,组织死灰复燃
任爱军在1994年就因流氓罪、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1996年减刑出狱后,纠集多人形成犯罪组织,大肆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于2002年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10余项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其在服刑期间,指使他人通过贿买等多种手段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多次为其违法减刑,致使任爱军于2013年6月被释放。出狱后任爱军利用其服刑之前在社会上形成的恶名,以亲友、狱友等为纽带,迅速建立了新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任爱军利用组织势力和影响力,通过强迫交易使他人借给其2673万元,还向他人借用大量房产和十余辆高档汽车,长期不还;以其实际控制的多个公司参与经营铁矿等项目,积累了一定经济实力。该组织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在公共场所聚众滋事,插手民间纠纷,非法侵入他人住宅,随意殴打、故意伤害、非法拘禁多人,欺压、残害群众,在太原市形成重大影响。
04吕梁李增虎涉黑案
把持基层政权,破坏矿产资源
2003年被告人李增虎作为实际控制人注册成立文水海威钢铁有限公司,以亲缘关系为纽带,以海威公司等数十家公司和企业为依托,形成以被告人李增虎、李永奇、李永瑞、李永旺为组织、领导者的犯罪集团。该组织为攫取巨额经济利益,非法占地7500余亩;非法采石1988万余吨,价值1.5亿余元;非法挖砂达270多万立方,价值9400多万元;长期大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中非法获利1.3亿元,聚敛起巨额财富,并用非法所得维持组织运行,豢养组织成员,为组织成员配备车辆、发放奖金福利、提供活动经费等。该组织利用其非法影响力,长期把控基层政权,无视选举规定,直接指定村支两委成员,安排组织成员入党,非法控制多个村级政权组织,直接服务其非法占地、非法采矿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国家自然资源和当地生态环境,严重扰乱了当地税收、金融等社会经济秩序,对当地群众形成心理强制和精神震慑,众多被害人不敢报案,甚至外出躲避,在当地造成极其恶劣影响。
05吕梁王见刚涉黑案
组建私人武装,暴力对抗执法
2001年被告人王见刚开始筹建山西古冶集团岚县鑫昇矿业有限公司,安排组建保安队伍,保安分散驻扎、集中调遣;在“集体行动”中表现突出者重用提拔,临阵脱逃者予以免职,为组织利益被羁押者给予经济补助。该组织依托古冶集团内设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支出礼金由集团统一摊派、保安由集团统一训练、统一调度、村矿纠纷由集团统一暴力解决,“为了组织利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造成的后果由组织出面摆平”。2001年8月,原吕梁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该公司筹建处依法执行财产保全时,王见刚指使保安队伍,统一着装,戴头盔、持警棍对执法人员进行殴打,损坏执法车辆,阻止执法人员执行财产保全,致4名执法人员轻微伤,而王见刚及多名被告人等人均未被追究刑事责任。该组织以“黑保安”为主体,共实施暴力违法犯罪23起。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欺压百姓、称霸一方,在交城县水峪贯镇形成重大影响,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06太原张继龙涉黑案
破坏基层选举,暴力强揽工程
2008年被告人张继龙用拉票等非法手段担任太原市小店区下庄村村委主任,后违规任命村治保主任,并将村委公章交于其姐夫保管,将个人意志凌驾于村集体之上,为攫取经济利益、控制下庄村内各项事务打下基础。2011年下庄村开始拆迁改造,在此期间逐渐形成以被告人张继龙为组织、领导者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被告人张继龙利用担任村委主任的便利,与组织成员违法占用下庄村土地用于营利活动,还通过组织势力为部分组织成员强揽工程非法获利。在下庄村拆迁改造和坤泽十里城小区建设期间,通过有组织地实施围堵、滋扰他人工地,强迫他人将土方、打桩、门窗等工程承包给这些公司,共计收入达2亿余元。该黑社会性质组织共涉及寻衅滋事罪、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等6项罪名26起违法犯罪事实,造成2人轻伤、6人轻微伤。该黑社会性质组织长期把持基层政权,对当地建筑行业土方等工程形成非法控制,严重影响和破坏区域内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07长治陈兆平涉黑案
暴力强拆民居,大肆诬告陷害
2012年,在长治市高新区史家庄村一期改造项目中,被告人陈兆平勾结长治市高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和史家庄村村委原主任等人低价取得史家庄村一期改造地块。以2012年底强行拆除某加油站为标志,陈兆平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初步形成。该组织以兆盛房地产公司和兆盛建筑公司为依托,串通史家庄村委和相关公职人员,有组织地实施一系列以强拆房屋、震慑村民、排除异己为目的的违法犯罪活动。2012年至2016年,被告人陈兆平为加快拆迁工程进度,通过他人对史家庄村民做拆迁协调工作,并以兆盛公司名义给予部分拆迁户补偿款。后被告人陈兆平等人却捏造被敲诈勒索的事实,多次向长治市公安局、高新区公安分局报案。通过诬告陷害使部分拆迁户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编辑 杨利
来源:山西高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