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断桥铝门窗
文章目录:
1、「疏解整治促提升」整治环境 古城街道封堵违规开墙打洞2、「疏解整治促提升」古城街道再出力拳 封堵一处占用绿地违规开墙打洞3、我为群众办实事 | 石景山老旧小区改造加整治 集中回应民生诉求
「疏解整治促提升」整治环境 古城街道封堵违规开墙打洞
2017年北京将通过集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把疏解非首都功能,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接合部整治,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十个专项行动与人口调控挂钩,形成支撑。古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迅速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指示精神,加大力度对辖区各类违法形态进行查处。
古城街道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在排查中发现古城南路1号楼,西来顺饭店的南侧,一处一楼自住房屋私自开墙打洞成了门脸房,经营断桥铝门窗。由于商户地处路边临街,造成道路秩序的混乱,同时噪声扰民现象也时有发生。
古城街道综合执法指挥中心联合区住建委、区规划分局、区工商分局及城管分队多次到现场了解和查看情况,确定其为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违法行为,同时,对经营者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其停止经营并尽快收拾整理。3月3日上午9:30分,古城街道综合执法指挥中心联合多部门按计划对墙面进行恢复作业。下一步,街道将和区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按照北京市及石景山区“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总体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把古城地区打造成石景山区的核心区、主战场和展示窗口。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易古城
「疏解整治促提升」古城街道再出力拳 封堵一处占用绿地违规开墙打洞
TO YOUR CITY
为了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2017年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决策部署,继3月3日打响处置违规开墙打洞行为第一枪后,古城街道继续发力,再出重拳,加大力度查处古城路30号居民楼一处临街违规开墙打洞行为。
TO YOUR CITY
据了解,该处为居民私自开墙打洞扩成门脸房,占地100余平,其中私自占用绿地面积达到30余平,用于经营断桥铝门窗,由于商户地处路边临街,造成道路秩序的混乱,同时噪声扰民现象也时有发生。古城街道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多次联合有关部门对经营者进行约谈,责令其停止经营并尽快自行整理。
3月17日上午,古城街道综合执法指挥中心联合区住建委、区规划分局、区工商分局及城管分队按计划对该处违规开墙打洞进行封堵,街道党工委书记赵恩国亲临现场指挥作战。
下一步,街道将和区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按照北京市及石景山区“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总体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把古城地区打造成石景山区的核心区、主战场和展示窗口。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易古城
我为群众办实事 | 石景山老旧小区改造加整治 集中回应民生诉求
回看2021年
石景山老旧小区改造
改造内容在不断丰富
从小区外立面翻新、节能保温
扩展到增补养老公共服务设施
水电管线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成为
集中回应民生诉求的重要抓手
“以后再也不用扛着五十多斤的燃气罐上楼了,要不是社区借着小区改造的机会给我们联系,哪儿能有机会让燃气通上楼。”石景山古城街道十万平社区的潘大爷看着燃气管道入户,困扰生活中的大难题终于解决。
老古城大楼小区
接上燃气管道打通下水梗阻
小区的大门是由钢材打造的标志性入口空间,住宅楼上加了坡顶,建筑立面由红白两色组成,整个小区不仅有老首钢工人居住区文化特色,400米长的沿街立面也跟周边建筑风格相呼应,这就是潘大爷家所在的十万平社区老古城大楼小区。
“不光外表变了,我们每家每户里面也都改造了。”潘大爷最认可的改变,就是终于有了燃气管道。十万平社区位于长安街西延线北侧,已经有42年历史。居民们做饭也经历了烧煤炉、燃气罐再到燃气管道入户的转变。其中两百多户居民家中的厨房里没有窗户,不符合通风要求,所以多年没法通燃气,只能扛燃气罐上楼。小区里居民多数都是退休的首钢工人,很多老人只能等着孩子回来时才能更换燃气罐,或者出钱请别人帮忙送上楼,非常不方便。
这次小区改造,古城街道和燃气集团的工作人员多次到现场查看,最终定下来燃气上楼的方案:燃气管道通到这二百多户居民的阳台,居民只要将灶台改到阳台上,就可以用上管道燃气了。在这个方案说明会上,潘大爷第一个站起来支持。
△十万平小区改造时更换双层窗户
在“有事与居民们商量着办”的原则指导下,十万平社区的改造不仅增添了不少首钢的文化符号,也加装保温墙,更换断桥铝材质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不仅降低噪音,室温也提高了,这项整治就将实现节能50%以上。改造之后,今年的供暖季就让居民有了切身感受,家住低层的谢先生都感觉,“现在屋子里存的住热气了,在室内不用穿薄棉衣了”,再也不会出现“暖气烧得烫手,但家里还是冷”的现象了。
同时,小区还完成了整体的上下水改造,原来的铸铁排水管一被拆下来,就让居民们吃了一惊,管道内全是各种污物残渣,管径几乎只剩下五分之一粗细了。“要不然怎么疏通,下水也总堵呢。”居民的疑惑解开了。所有管道都进行了更新并按现行规范要求扩大管径后,居民家中用水一下子就畅通起来,居民高姐告诉记者,“之前总得自己端盆水冲马桶,还经常返水,如今再没有了。”
老山东里北社区
用好“随手拍”建暖心社区群
“昨天我看到下水道上铺着的塑胶被风吹翻了,就在群里拍了张照片,物业秒回‘收到’。”老山东里北社区的居民小崔拿出手机,调出了小区的微信群,给记者看群里的聊天记录,记者看到小崔在群里发照片的时间“15:11”。仅仅9分钟后,物业工作人员就在群里发了重新铺好的照片。小崔很骄傲地说,“这种事情几乎每天都有,我们小区物业很重视我们,往微信群里发的‘随手拍’灵的很。”
这种肯定和默契,也是在互相“较量”中逐渐形成的。老山东里北社区首华物业服务区域,常住人口1440户,其中首钢离退休老职工占常住人口的80%。之前主要是原单位提供物业管理,居民们基本不需要交物业费,而物业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有限。这造成了小区里大件垃圾、装修垃圾乱堆乱放严重,居民们多次拨打12345投诉。
“有矛盾不怕,矛盾在哪儿就说明突破口在哪儿。”借着小区更换物业的时机,老山东里北社区党委书记赵红和社区里的老党员们一起,借助老山街道调配的多辆垃圾清运车,将所有垃圾一次性全部清运出去。
此后,居民们一致同意在小区北侧空地上,由街道出资建设成大件垃圾清运站,物业与街道共同做好周边绿化。小区一下子变得整洁了,赵红又和物业公司沟通好,建立了小区微信对接群,物业公司承诺,只要居民发现小区里的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可以随时在群里召唤物业工作人员前去处理。
这种上报——响应——反馈的事情多了,居民和首华物业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融洽起来,微信群成了最活跃的居民议事协商平台,居民们也逐渐接受了“交费获得更好服务”的观念。首华物业顺势启动了老山东里北社区的地下车库智能停车系统,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也就停车费用上调事宜与居民进行了充分沟通,有效缓解了居民的质疑。截至2021年7月,老山东里北社区地下车库的收费率已经达到了100%。
来源:北京日报 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