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铝合金门窗厂家电话
文章目录:
1、「决胜2020」陕西石泉:“沧海桑田”建起来,“明星乡村”富起来2、他们是距离云南亚洲象北移象群最近的人3、贼喊抓贼家人8万元现金被盗 戏精“家贼”竟主动向民警反映情况……
「决胜2020」陕西石泉:“沧海桑田”建起来,“明星乡村”富起来
中新网安康11月30日电 题:陕西石泉:“沧海桑田”建起来,“明星乡村”富起来
作者 朱延静
桑海垂钓、富硒宴、高空漂流、山地摩托……在陕西安康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藏”着一个“世外桃源”式的“沧海桑田”。在这里,一片小小的桑叶正发挥着它的“魔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带来生机、留下财富,富裕了一方百姓。
“沧海桑田”景区一角。朱延静 摄
日前,“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明星村,见证了当地“沧海桑田”景区如何带动村民走向致富路。
“沧海桑田”景区核心区为“醉美桑海博览园”,目前已建成桑园6000余亩。游客来到这里,可以观赏桑海、体验果桑采摘、住特色民宿、尝鎏金铜蚕宴,吃、喝、玩、乐,这里一应俱全。
据悉,池河镇为了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实现全域旅游突破发展,以金蚕小镇总体规划为引领,于今年4月启动并实施了明星村农旅融合示范村建设,并在今年国庆假期开园。“沧海桑田·乡村明星”也成了景区最响亮的口号。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明星旅游村跻身抖音平台“安康市风景名胜热门”榜首,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带动景区及周边50余家民宿、餐饮及2000余农户实现增收,同时带动150名村民就近创业、就业,其中贫困户直接参与达80余人。
据介绍,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证物“鎏金铜蚕”就出土于石泉县。当地依托蚕桑产业和鎏金铜蚕文化,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模式,大力开发乡村旅游。2019年明星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067元,贫困人口目前已经全部顺利脱贫。
蚕歌酒吧。朱延静 摄
精心设计的木制门框、红底色的招牌、宽敞的露台、整齐的酒架,走进园区里的“蚕歌酒吧”,就能感受到酒吧负责人刘玉的用心。
在2017年之前,返乡青年刘玉还是明星村的一名贫困户。前些年,她在县城做前台收银员,工资每个月只能拿到2000元。
今年初,“沧海桑田”景区实施建设,刘玉在同村人的介绍下到沧海桑田旅游开发公司应聘,“我没想到,公司不仅让我做管理层,给我这么好的工作机会,而且工资还涨到了4000元。”说到这些,刘玉脸上自然地露出了笑容。
蚕歌酒吧内部。朱延静 摄
刘玉说:“高峰的时候酒吧满座,客人一波接着一波,到凌晨4点才能打烊。”
谈及经营酒吧,刘玉也很有自信:“酒吧现在月收入大概5、6万元,这对于乡村酒吧来说,销售额算高的了!”
聊天中,刘玉透露出自己不甘心只在一间酒吧“施展拳脚”的志向,“我想把酒吧经营好,以后我也想在公司参股,自己当老板!希望大家见证我更多的努力,更多的付出。我要为自己加油,再接再厉!”
谈起对未来的规划,刘玉很坚定地说:“我想过得更好,我要努力!”
“蚕仙阁”民宿。朱延静 摄
和刘玉这样的返乡奋斗青年不同,64岁的农民陈泽华从来没有离开过明星村。但和刘玉相同的是,他们都是“沧海桑田”旅游开发项目的受益者。
陈泽华的原有住房已被旅游开发公司承租,并被改建成如今的“蚕仙阁”民宿。现在,陈泽华除每年可以从旅游公司拿到7000元的房租收益以外,他和老伴还在民宿做保安和保洁工作,每人每月还能拿到1800元的固定工资收入,成了“双职工”家庭。
陈泽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朱延静 摄
“发展旅游,确实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带动了当地就业。”陈泽华举例说,村子在没有发展旅游产业之前,外出的交通都不方便,现在,大家收入增多了,出行也方便了,人人都是全域旅游的受益者。(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他们是距离云南亚洲象北移象群最近的人
图①:6月12日,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拍摄的离群独象。
图②:监测人员操作无人机对象群进行跟踪观测。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核心阅读
近期,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北移,受到广泛关注。为实时掌握象群情况、保证人象安全,野象监测预警团队、专家团队和沿线干部群众围绕北移象群,展开了一场保护接力。
6月14日18时至15日18时, 象群持续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向西北方向迂回迁移9公里,移动直线距离1.3公里。独象离群10天,位于象群东偏北方向,与象群直线距离19.1公里,持续在昆明市晋宁区双河彝族乡林地内活动。15头象均在监测范围内,整体平稳,人象平安。
易门县、晋宁区现场指挥部当日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96人,出动渣土车196辆、挖掘机等工程车12辆、应急车辆68辆、无人机12架,疏散群众1074户、3420人,投喂象食1.5吨,确保沿途群众安全。
监测预警团队——象行人走,象停人留
野象昼伏夜出,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信息通信处助理员杨翔宇也跟着晨昏颠倒。群众提前疏散,杨翔宇和同事们却需要迎象而上。作为距离北移象群最近的一群人,他们的作息取决于象:“象行人走,象停人留”。
6月13日,是杨翔宇监测野象的第十八天。5月27日下午,野象靠近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县城,为了做好预警、保证人员安全,他赶赴现场开始监测活动。“最初以为是应急任务,现在看来可能要持续较长时间了。”杨翔宇说。
近期,网上流传的野象睡觉、嬉戏打闹、玩泥巴等视频,几乎都来自监测预警人员的航拍。绝大多数时候,他们会把无人机高度保持在100米以上,尽可能减少对象群的打扰,象群休息或者视野较好的时候,他们有时干脆改用望远镜观测。
与野象累了睡一会儿、醒了接着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沿线监测预警团队承担的高风险监测、高强度工作。为了避免跟丢野象、发生人象冲突,监测预警人员需要精力高度集中。
最危险的时候是转场。无人机有效监测距离在两公里左右,一块电池支撑的最大飞行时长为50分钟,因此,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需要根据野象行动路线,不断变换监测点位置。
杨翔宇说:“白天还好,它们往往躲在林间缓慢徘徊,我们不用跟着转场;但傍晚开始,野象会从林间出来迁移觅食,特别是前一段时间,野象途经的地方野外食物少,它们一晚上多的时候要走七八公里,我们也要跟着转场四五次。”
最近的一次,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距离野象只有5米。“幸好是擦身而过,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杨翔宇说,“希望象群早日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专家团队——胆大心细,亲身测试电子脉冲式围栏
北移象群走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时间是2020年3月。跟云南其他野象群一样,它们当时并未引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太多的注意——近30年来,随着云南野象种群从150多头增长到300头左右,野象扩散与迁移十分常见。
不过,为了尽可能减少人象冲突,来自云南省的一线野象监测人员依然会对走出保护区的野象群进行“日报”,全部资料汇集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后,供云南省各级林草部门监测预警和科研参考。
“北移象群第一次引起我们注意,是其可能进入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陈飞说。为了确保电子脉冲式围栏不会对野象造成伤害,安装调试好后,胆大心细的陈飞自己试了一次,“不会受伤,但应该有威慑作用。”最终,通过设置电子脉冲式围栏、物理阻拦、食物诱导等方式,使得北移象群未进入通关镇。
等野象离开,陈飞迅速掏出自封袋,抓起象粪就撤。“按标准流程应该是戴手套用试管提取,可野象未必给咱们这个时间,还是安全第一,以防万一。”陈飞介绍,目前正在对野象粪便开展宏基因组测序和微生物培养研究,希望通过分子手段研究野象健康状况,为野象保护管理提供支撑。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专家团队也要进村上山。配合玉溪市红塔区政府工作人员劝离群众后,来不及撤离的陈飞和另外十几人赶紧寻找有二楼的房屋躲避。紧要关头,一起躲避大象的民警搬来梯子,大家逐个爬到房顶,才躲开了可能出现的危险。
“各级党委政府和沿线群众都为守护亚洲象付出了很多。”陈飞坦言,在国内早就没人猎捕野象了,现在最怕的是野象伤人,也只有避免野象伤人,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北移象群。
沿线干部群众——保护人身安全,也守护好象群
看到沿途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渣土车,就知道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到了。
农时不等人。6月13日中午,十街乡张所村委会着母旧组不少村民都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5日到10日,由于野象在村中活动,整个村组的农业活动暂停。“10日晚,预判大象可能要进村,我们将村中各个巷道堵塞,要求全部村民上二楼暂避。”着母旧组党支部书记李永明说,为了全组156户人员安全,干部包片到户,确保野象进村期间群众待在家里。
听说野象即将进村,着母旧组村民杨云芬难掩兴奋:“以前没见过,好奇!”当晚,一家人躲在二楼暂避,目睹野象穿村而过。“别看它们好几吨重,走路没有一点声音,想想还是后怕。”野象离开的次日,杨云芬发现自家两亩甘蔗被破坏得不轻。听说政府会依法给予补偿,她又放宽了心。
确认野象离开着母旧组后,李永明长出一口气:“人千万不要有事。”
经验对野象监测预警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这是一场接力守护。属地政府会根据象群移动方向,早早赶赴上一个点学习处置经验。当象群进入玉溪市红塔区时,昆明市、晋宁区两级监测、预警团队就赶赴红塔区开始跟班学习。随着独象离群活动,玉溪市易门县,昆明市安宁市、晋宁区等多地同时开展监测。
5月27日晚,当家家户户门窗紧闭、暂不开灯时,玉溪市峨山县双江街道石泉社区办公楼的灯却亮了一个通宵。
“大象休息,我们才敢稍微喘口气。”石泉社区党总支书记许红丽说,“晚上9点多接到通知,说大象会去隔壁登云社区,我们马上赶到交界区域,劝退要出村的行人、车辆;晚上10点半大象往登云社区回龙村走,我们又赶到交界的下金鸭村。”
“关灯关门、不要出门、不要围观、把狗牵好”……从对亚洲象一无所知,到意识到亚洲象的危险性,石泉社区的村民迅速记住、运用防范手段,保护了人身安全。亚洲象在石泉社区待了不到3天,许红丽两天两夜没合眼,“虽然累,但是值。对我们来说,保护好村民、不发生人象冲突,也是守护好象群。”
作者:张 帆 刘 毅 杨文明
来源: 人民日报
贼喊抓贼家人8万元现金被盗 戏精“家贼”竟主动向民警反映情况……
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宋严 记者 江跃中)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再厚的防盗门也防不住身边人的贼手,更何况是戏精“家贼”。近日,家住普陀的蔡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囧事,家中房门紧锁,也没有外人进入的痕迹,而衣柜中的8万元现金却不翼而飞了。但“戏精”终逃不过民警的火眼金睛,警方很快识破了犯罪嫌疑人布下的骗局。目前,涉案人员已被普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图说:犯罪嫌疑人秦某到案 普陀公安分局供图(下同)
9月14日晚上,市民蔡女士来到普陀公安分局石泉路派出所报案:她放在家中衣柜抽屉内的8万元现金被盗。民警立刻赶赴现场处置。经现场勘查,民警发现,蔡女士家门窗完好,没有明显被撬动过的痕迹,这8万元现金是如何不翼而飞的呢?这时,与蔡女士同住的弟媳秦某的一番话引起了民警的注意,“这个钱肯定是家里人偷的,有两扇防盗门,外面的小偷进不来。不过,姐姐平时花钱大手大脚,这个钱是不是真的丢了还不好说”。进一步走访调查,民警发现,秦某曾于当天下午去某银行向其母亲的银行卡内存入9万多元。主动与民警搭话,当天还去银行存钱,太蹊跷了。发现这一线索后,民警立即传唤秦某至派出所配合调查。
图说:秦某向民警指认盗窃蔡女士现金的位置
再次来到派出所,面对大量的证据,秦某终于向民警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原来,秦某与蔡女士长期共处一室,妯娌之间在生活上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时间长了便有了一些积怨。案发当日,秦某瞅准蔡女士出门,且家中没有其他人,便潜入蔡女士卧室实施盗窃,随后至某银行将盗窃所得存入自己母亲的银行卡。民警调查时还故作镇定,主动反映情况,企图混淆视线,结果作茧自缚落入法网。
图说:秦某盗窃得手后至某银行存款
目前,犯罪嫌疑人秦某因涉嫌盗窃罪已被普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