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石鼓哪里有卖

小智 0

文章目录:

1、“315”在行动丨衡阳发布2018年十大打假和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2、用一支毛笔塑造紫禁城“视觉系统”3、衡阳一店铺煤气罐爆炸

“315”在行动丨衡阳发布2018年十大打假和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5日讯(记者 陈鸿飞) 今天,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费者委员会分别发布了2018年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十大典型案例和2018年度衡阳市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

据介绍,2018年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十大典型案例:

一、衡阳市石鼓区个人经营户张某销售侵犯“水井坊”“剑南春”等注册商标专用权白酒案。该案由衡阳市公安局环境与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移送原衡阳市工商局办理,货值金额45920元。原衡阳市工商局依据《商标法》等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依法扣押的54件假酒已予以销毁,处罚款80000元。

二、衡阳市石鼓区某材料商行销售侵犯“HOPO”注册商标门窗五金配件案,货值金额6328元。衡阳市工商局石鼓分局依据《商标法》规定,没收侵权商品合计614把,并处罚款12000元。

三、衡山县某加油站销售不合格成品油案,货值金额45176.40元。原衡阳市工商局依据《产品质量法》规定,没收违法所得4548.40元,处罚款45251.60元。

四、耒阳市某水电建材商行销售侵犯“维牌”注册商标专用权水管案,货值金额28907.5元。耒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据《商标法》规定,没收侵权水管5139根,并处罚没款合计60000元。

五、衡阳市雁峰区某百货店销售侵犯“NIKE”注册商标专用权布鞋案,案值金额500元。衡阳市工商局雁峰分局依据《商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布鞋10双,并处罚款19890元。

六、原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处无锡市某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的JKLYJ-11*35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不合格案,拆除已安装的不合格电缆5.896千米,处以罚款62.4万元,监督保障乡镇居民用电电缆的质量与安全。

七、原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处湖南某电梯有限公司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维护保养电梯,处以罚款1万元,监督维护居民电梯使用安全。

八、蒋某等人系列生产、销售假药案,销售金额190余万元。衡阳市公安局、衡阳县公安局、原衡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专案组,摧毁该专门通过网络销售假药药贴的犯罪团伙,多名涉案嫌疑人已抓捕归案。

九、衡阳县某食品店经营者刘某经营非法添加药品的食品案,衡阳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依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食品470小盒、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合计143037元的行政处罚。

十、常宁市余某经营不合格的花生米案,涉案食品花生米经检验检测结果为不合格。常宁市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依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据了解,2018年度衡阳市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衡阳市消费者委员会调处消费者蒋某投诉某健身馆因管理疏忽导致消费者受伤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5万元。

案例二:常宁市消费者委员会调处消费者邓某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商品房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2万元。

案例三:耒阳市消费者委员会调处消费者刘某在某装饰建材商行购买的板材出现质量问题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万元。

案例四:高新区消费者委员会调处消费者文某在某家具店购买沙发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万元。

案例五:珠晖区消费者委员会调处消费者贺某投诉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虚假宣传,导致财产损失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3万元。

案例六:石鼓区消费者委员会调处消费者魏某在某铝材经营店定制门窗,经营者擅自更改品牌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3万元。

案例七:祁东县消费者委员会调处刘某在某珠宝店以旧换新,更换三个千足金手镯,经营者却将18K金当千足金销售给消费者纠纷案,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万元。

案例八:珠晖区消费者委员会调处消费者谭某在某房地产公司购买商铺,经营者不按合同履行义务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万元。

案例九:南岳区消费者委员会调处消费者谭某在某装修材料店购买防水材料,经营者销售假冒产品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1万元。

案例十:衡阳县消费者委员会调处消费者曾某在某电器店购买取暖器,在使用时因电路短路而引发火灾发生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2万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王梅]

用一支毛笔塑造紫禁城“视觉系统”

7月14日,董正贺聊起她在故宫的往事。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董正贺模仿郭沫若字体题写的故宫石鼓馆牌匾。受访者供图

7月14日,董正贺在练字。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8月31日,故宫书画馆牌匾是董正贺所书。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董正贺用楷体书写故宫石鼓馆藏品上的石鼓文。受访者供图

董正贺手写的展览前言。受访者供图

■ 人物简介

董正贺,1951年生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故宫书画馆、石鼓馆、金银器馆、国家图书馆等匾额书写者。以欧体楷书名于世,兼习篆隶行草诸体及泰山《金刚经》,师从徐之谦,曾得康雍、刘炳森等先生指授。2020年8月19日,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故宫需要什么样的字,从来没有标准,但董正贺必须直面这个问题,从她44年前接过前辈金禹民的担子那天起。

新中国成立之后,故宫一直有一个专门“写字的人”。那时还没有电脑,宫里从展览前言、文物说明,到新设展馆、业务部门的牌匾,乃至游客通知、指路牌,都需要人手写,有时用笔墨,有时用广告粉,有时用油漆。

在数十年里,董正贺则以欧楷为本,创造出端庄大气、有庙堂之气的书风,写在故宫的各个宫殿和角落,创造了故宫的一套“视觉系统”。

现在,故宫拥有了新的“视觉系统”:电脑字体。宫内的功能性文字,基本都被电脑打印代替。董正贺已经退休9年,第三代尚未有人接班,以后或许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写字的人”。

庙堂之气

董正贺30多岁的时候,很多人看到她的字,都以为是个老先生写的。

端庄、大气、法度森严,董正贺一直以此为追求。中央美术学院一位老师说她的字有“庙堂气”。

她的字风格大气硬朗,毫不拖泥带水。这种风格她摸索了至少10年。

1974年,故宫打算招几个去文物修理厂的工人,董正贺以知青身份通过了招工。由于字写得好,分配岗位的领导决定不让她去修文物,分去整理故宫的文件资料。

这份工作干完,董正贺又被安排到陈列部,专门整理故宫文物资料。这原本是大学生才能去的地方,初中生董正贺因为一手好字得到了机会。

1976年,故宫专事书法的金禹民先生患上重病,董正贺被调入美工组,接手他的职位。当时宫里需要用到字的地方全由人写,展览的前言一写就是半面墙,露天的游客告示风吹日晒,三四个月就要换一批,都由金先生来写。

25岁的董正贺有点忐忑,虽然一直对书法很自信,但看到金禹民写在故宫的那些字,她觉得自己差得太远。身边的故宫老专家们提点她,金的字是从赵孟頫那来的。她刻苦临了一年赵孟頫,发现自己竟然也能写成金的水平了。这时老专家又点拨了一下:没必要照着金的字来,你可以写得更好。

董正贺后来觉得,金先生的字飘逸,但少端庄,她揣摩了金字的秀美,又掺入欧楷的端庄,渐渐有了追求的方向。

董正贺的老朋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胡琦认为,故宫给了董正贺得天得厚的优势,年纪轻轻就接触并且翻新、临摹很多故宫的牌匾,都是出自陆润庠、张百熙这些状元手笔,高雅书卷气“吃进”了心里。“她写欧楷,非常规范严谨,而且端庄华贵,可以说独具宫廷气质,一般人做不到。”

董正贺在故宫写的字,很大一部分是功能性的,需要让老百姓看得清楚,又感觉美观。但她作为专业书法家,追求远不止于此。

她以前常跟爱人画家杨刚讨论,书法能不能做到雅俗共赏。董正贺至今没有答案,努力做到的是,行家能看出背后的功力,普通人也会觉得美,觉得比电脑字好看。

老师傅们

董正贺的书法来自家学。祖父董玉琨是京城名医,精于书法,父亲董石良也是书法家,曾供职于荣宝斋,著名的“张一元”牌匾就出自他的手笔。

打小父亲就训练她写字,二年级那年暑假,她就把《玄秘塔碑》写得有模有样。她很早就从书法中获得了自信,也从不认为练字苦。

1969年去内蒙古的劳改农场插队后,董正贺离开了笔墨纸砚,书法功力用在给同学写家书的信封,或者帮农场出黑板报。但即使在这些日常的书写中,她也在琢磨怎么把字写好。

第一个指导她的老师是荣宝斋的书法家徐之谦,把她领上欧楷的道路。进了故宫以后,指导她的前辈们就多了。徐邦达、刘炳森、马子云诸先生都在书法上指点过她,文物专家如朱家溍、郑珉中、罗福颐等前辈,也教了她不少知识。

1977年,毛泽东逝世一周年,故宫里办了一个展览,董正贺第一次写了整篇展览前言。开幕后,她听到一个声音带着怒气斥责:“这前言是谁写的,写成这个样子?”同事说这位老先生是马子云。

父亲听到这事,大喜过望,说马子云是金石传拓泰斗,你应该去跟他请教。过了几天,董正贺带着几张字去了马子云的办公室。马子云捧出一本自己收藏的《史晨碑》,让她带回去看。“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别人摸一下的机会都没有,马先生就这样送给我看。”

徐邦达这样的书界泰斗,也主动过来指点她,让她把金石碑文放放,多写一些字帖,培养书卷气。刘九庵拿出价值堪比文物的清代笺纸让她写,去香港交流时作为故宫礼物送人。那时候年轻人太少,师傅们巴不得他们快点成长接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董正贺的特殊责任在上世纪70年代降临:简化字。这是书法界面临的一个时代转折。相比书法艺术领域,直接面向大众的书写改变最为急迫。刘炳森对她感慨:老弟(他一直这么称呼董正贺),这简化的事儿还是你来干比较好。

简化字书法连学习借鉴的字帖都没有,很多特殊的间架结构,让书法简直成为一次全新的创作。比如繁体的“階”,属于“怎么写都好看”;而简体的“阶”,用刘炳森的话说就是“三条腿”,头重脚轻。对这种简化字带来的特殊结构,董下了无数苦功,一个一个琢磨。

她是故宫里第一代写简体字书法的人,也可以说是开创者。“我觉得我尽力了,我不觉得谁写简化字还能比我好看。”自打进了故宫,这是为数不多让她感到自信的事儿。

电脑字进宫

从初出茅庐到获得认可,董正贺花了差不多十年。进宫将近十年后,有一次董正贺在绘画馆遇见马子云,他正带着一批客人参观,指着说明牌对客人说:看不出来吧,这是我们这一位女青年写的!

又过了近十年,正是功力精进的时候,时代突然变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脑植字进了故宫。

“那应该是我觉得最得意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就说要换成电脑植字,通知我不用写了,一夜之间没活干了。”董正贺还记得那时震惊与失落交织的复杂心情,一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涌上来。

故宫展厅的展柜原来都是楠木做的,换成了铝合金,抱柱上的宫殿说明牌也换成了金属材质。她觉得书法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一些信息,变成冷冰冰的铝合金,字也像冰一样。

有一天,一位展览部同事来请她写一个展览前言,董正贺纳闷儿,同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因为这个展览没经费。“心里真是瓦凉瓦凉的,闹了半天,我写的还不如电脑贵,感觉自己特没用。”

而在宫墙之外,她的字逐渐升值。那些慕名找到办公室来求字的人,让她嗅到一丝市场的气息,不过在市场上她的字能值多少钱,她并不知道,也不关心。

胡琦觉得董正贺市场价值不断攀升是必然的。书画市场会受到一些艺术之外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些官员的书法作品在位时价格飙升,卸任后迅速贬值。但长久来看,那些真正的书法家始终会受到认可,并且身价越来越高。董正贺没有宣传自己而声誉日隆,正是因为她创作的是真正的艺术品,楷书严谨典雅,行楷流畅靓丽,草书豪放真率,不断创造新的风格。

没过多久,故宫的活儿渐渐又来找她了。新鲜感过去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故宫里还是手写的书法顺眼,电脑字“没味儿”。

电脑字进宫也让同事们对董的价值重新审视,原来以前那些写在墙上的字,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真正以书法家的身份看待她,而不仅是一个随叫随到写字的人。在她退休以后,这种毕恭毕敬更甚。

自始至终,她也不愿分心去琢磨市场。“我真太不在乎市场了。我觉得这张写得自己满意了,就到此为止了,至于给我多少钱,基本上不怎么想。”书法市场炒得火热,一些身价不菲的书法家在她看来名不副实,她觉得书法应该是大众的、普及的艺术,不是少数几个人拿来发财的。

“人书俱老”

工作上告别故宫以后,董正贺也希望在书法上一定程度“告别”故宫。作为有一定功能性的书法,在故宫的很多职务作品中,她无法张扬自己的风格。

她在模仿郭体写“石鼓馆”“书画馆”等牌匾时,翻遍了郭的字迹,有些字他根本没写过。她只能揣摩郭的风格想象,她称之为“做”,而不是“写”。

在故宫之外,她一直在尝试自己的风格。最近十年左右,她希望将故宫的需求与自己的作品分开,用两支笔写字。

董正贺工于欧体楷书,但欧楷不适合写大,大字显得弱。十几年前,她开始临写泰山摩崖石刻《金刚经》,经文最小也有约50厘米见方,字体独特,结构雄深。她将其融入欧楷中,用石经之重弥补欧楷之弱,形成独特的书风。

她学《金刚经》,也融入了新的笔法。胡琦说,隶书容易写得死板,愣头愣脑,董则加以变化,有时候加一点断连、牵丝,显出美感。“我评判书法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要有来由,‘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另一把是符合时代要求,‘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董正贺的字古朴典雅有来由,也拥有活泼的个性,符合现代的审美。”

曾受她指导的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美术书法教师马煜认为,所谓“人书俱老”,董正贺如今越发老到,突出字的灵魂。

2019年年底,恭王府博物馆主办了一场董正贺书法展,名为“素履”。她挑选了几十幅近年来的个人作品,包含各种风格,也是她风格嬗变的呈现。“做这个展览的时候,我就放开了。”

与展览同时出版的《素履》画册受到业内欢迎,甚至要求加印。不少机构看到这本书,向她发出举办个人作品展的邀请。在画册的前言里,她自述:“因我所见历代真迹极多,主张临帖当然要从古代名家开始,也因见惯艺术史领域人物起伏消长,所以一直不愿出版作品。”因为这种想法,至今她还没有出过一本真正的选集,能够完整代表自己的艺术风格。

她为展览挑选的名字“素履”,典出《周易·履卦》中的“素履之往,独行愿也”。大概意思是:严格自我要求,按照心愿素位而行。她觉得,这颇符合她几十年的经历与心境。

传之后世

退休后,董正贺接了故宫与北京市教委合作的项目,为了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让她给北京市中小学书法课老师做培训。

马煜回忆,董正贺每节课2小时几乎不坐,站在台上讲一会儿,就下去边走边看,在学生的纸上纠正,几乎给每个学生都能演示三四次。有些比较难的笔法,她甚至要给每个学生演示一遍。

她上课爱打比方。她说,字与字要有间隔,就像上了公交车,得有错让。说到字的重心不能太低,她的形容是:像人的裤腰带勒太低,大肚子挺了出来,不好看。

上课演示的书法,写得不好的就团一团扔掉,觉得尚可的,她就会提款盖章,送给学生。一期课程结束的时候,她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信封,里面的纸上写四个祝福的字,当做纪念。

对于真正热爱书法的人,她慷慨至极,不仅是墨宝,还有时间。怀柔区一位老师上完她的课程后迷上了书法,时不时给她寄来一沓最近的习作,两人还约好时间视频交流,董正贺对着屏幕给她讲解,有时提笔演示。她能看到对方的进步,觉得时间花得值。

每周一次,她还要进故宫,有些事等着她操刀。比如一些古画的复制,题款的文字需要临摹,年轻人用了很多方法都做得不像,她提笔20分钟就写完了,神形兼备。

董正贺退休后一直被故宫返聘,最近她又有了一份新任务。8月19日,李克强总理向新聘任的11位国务院参事和7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董正贺与国家图书馆原副馆长陈力、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等一起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克强说,历任参事、馆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她并不认为自己之前做过多大贡献,也不认为在书法上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想想大半辈子在故宫做的这些事,大多数会烟消云散,故宫里的文字大多还是被电脑字替代了。留得最久的,可能会是太和殿龙脊上的那个宝匣。

2007年太和殿大修接近完工时,依照传统,要往宝匣里加入这次修缮的《太和殿修缮工程纪事》,与200多年前康熙年间太和殿修建时的记录放在一起。这次是董正贺书写的。也许几百年后当太和殿第二次大修的时候,人们打开宝匣,能够想起这位很久以前在故宫写字的人。

想象那样的画面,董正贺认为,会是“一件好玩的事”。

新京报记者 倪伟

衡阳一店铺煤气罐爆炸

湖南日报7月7日讯(记者 徐德荣 于振宇 通讯员 刘慧云 王鹏)今天上午8点左右,衡阳市石鼓区船山路一处制作铝合金货架门面发生煤气罐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严重受伤。

经了解,发生爆炸门面位于船山路12-5号,店名为“宏兴环保通风管道经营部”,主要经营铝合金、不锈钢、角钢货架的焊接、制作。店主妻子肖远梅在接受警方调查时说,早上7时40分左右,她与丈夫伍守锡开门进入门面,便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开门经营后,其兄伍守元、同母异父弟弟王永刚正在店门口,约2分钟后,门面内的一个液化气罐发生爆炸。伍守锡、伍守元、王永刚均不同程度被炸伤,王永刚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身亡,伍守锡、伍守元目前正在医院抢救。记者在现场看到,爆炸造成商铺地面塌陷,二楼平台坍塌,一些碎石被炸到门前的马路上。

事故发生后,石鼓区政府和衡阳市公安、消防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开展人员疏散、现场勘查和善后处置等工作。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高端门窗品牌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高档隔音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