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砖头的过往与今生:青砖没落了,红砖禁用了,咋办?

spring 0

1.转变

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再到几百年前的明清,青砖黛瓦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的标志性特点。

徽派的老房子,很有典型性。

山西的老房子,很有典型性

徽派和山西的老房子用的什么砖?青砖

本世纪五十年代起到现在逐步变成这样的,用红砖头了

更多的是这样的红砖房

你以为的红砖头?

80后小伙伴常见的红砖头

80后小伙伴常见的红砖头

2.古代青砖

2014年,仰韶文化蓝田新街遗址中,发现了5块经过烧制的残砖,经测定约5000多年,被称为“中华第一砖”。

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大行其道,认为,青色是属木,红色属火。有名的秦砖汉瓦便是例证。

1975年在陕西咸阳出土的的双龙阴阳交会画像砖拓片,长206cm,宽28cm,呈青灰色,质地坚硬,叩之清脆

经历朝历代的文化传承,青砖已经成为一种符号。

张朋川《御窑金砖是怎样炼成的——明代〈制砖图〉册和作者考》,提到了制砖流程。

取土过程要经过“掘、运、晒、棰、舂、磨、筛”七道工序才算完成,又称“七转得土”。

掘而运

运过来的泥土,需要经过露天晾晒,并边晒边捶,舂磨细化,才能完成第一步——碎土。

练泥分为“澄、滤、晾、晞、勒、踏”六道工序,练就可以用来制坯的泥料,俗称“六转成泥”。

经过反复过滤,去除杂质的泥需要铺在瓦片之上晞干。

晾晒后半干的泥块使用弓弦切开,逐一甩至地上堆拢,再反复在泥堆里踩踏结实,把烂泥练熟,排出泥土中的空气。在茅顶工棚中还可见有视察的官吏和工头,工序一环紧扣一环。

制坯是将炼好的泥制成砖坯,以供烧造的过程。砖坯制作完成后还要进行最后的修整并印上边款以供烧造。

砖烧制之后开始窨水的过程,工人在烟囱、窑屋头颈之间对准火膛的部位,适量的水由窑顶渗入窑座之中,水蒸汽的压力使得窑温在逐渐下降的情况下不会出现负压,一直持续到砖瓦冷却。

最后是出窑和审验选砖。

明代河北秦皇岛板厂峪长城砖窑遗址

2.为什么青砖变成了红砖?

古代不用。好事者用五行说来。周代是火德,推崇红色,红色代表皇权,你敢用红色吗?秦朝是水德,对应黑色,崇尚黑,你用红色有意思吗?唐朝崇黄色,代表皇权,用了也没意思吧?明清时代,红色再次成为正统,你又不敢用了吧?

现代好用。不仅经久耐用,非常坚固,还与水泥的结合度好,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

在红砖盛行之前,我国传统的青砖制作工艺更难,青砖的烧制温度在1000℃左右,而红砖的烧制温度只有900℃左右。

在青砖高温烧制阶段,将全窑封闭从而导致窑内供氧不足,砖坯内的铁离子从红色的三价铁还原成青色的低价铁,从而形成青砖,青砖在抗氧化、水化、防侵蚀等方面性能是优于红砖的。

所以,关键来了,青砖价贵。

在公元前三千年前的古巴比伦,就有工匠发现将泥土和其他的材料进行混合之后,再经过高温的烧制,就可以达到一种非常坚硬的“人造石头”。

而这种技术虽然是古巴比伦最早发现的,但是最终却是在古罗马匠人们的手中不断的完善改进,这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红砖。

欧洲很多留存下来的建筑中都有红砖的影子,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

我国开始大量使用红砖是在20世纪60年代。

1960-11-11 建筑材料工业

1953年12月,新都砖瓦厂开始筹建,定名“国营华北新都总厂”,历经五个月紧锣密鼓的施工,四座配备54门的轮窑竣工,标志着砖厂的正式建成。

新都砖瓦厂旧照,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年4月,新都砖瓦厂正式投入生产,并研制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粘土空心砖,先后为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工人体育馆等“北京十大建筑”贡献青砖数十万块、粘土空心砖1200万块。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新都砖瓦厂旧址,也是老砖瓦厂最后一座砖窑,这里曾为人民大会堂等北京十大建筑供应砖

虽说开始大量使用,可大部分普通人还是对其望尘莫及。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大量流入普通家庭,应用主要是作为房屋的建筑材料。

3.红砖的高污染

制作红砖所需的粘土主要来自于耕种土地,之后粘土再用水和泥,制作成坯,再放入砖窑里烧制。

生产一块红砖,需要几倍于它体积的土壤原料,平均每生产7万块红砖,至少需要120立方米的土。

粘土的取材原则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取过粘土之后的耕地,短时间无法重复利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烧制中,每烧制1立方米的红砖需要消耗120公斤煤。

小型的砖窑厂,生产工艺简单,设备简陋,都采用低空直排,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周围环境可谓是烟雾缭绕,造成污染。据统计,在生产红砖的砖窑中,每生产一千块红砖就会产生5公斤二氧化碳,一年下来一个小砖窑就会排放数百吨二氧化碳。

根据辽源日报2007 年7 月17 日《禁止生产使用“红砖”您做好准备了吗?》报道,我国每年因为烧砖消耗的煤碳量是7000多万吨,加上红砖保温隔热性能差,每年采暖和降温能耗 1.2 亿多吨标准煤,两者合计就占了我国全年耗能总量的 15%以上。全国每年排放 2 亿多吨煤矸石和粉煤灰,若不利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每年取土烧砖毁田约 10 万亩,大量砖厂占地和抛荒地 600 多万亩。

4.红砖禁用

因生产使用红砖会极大的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逐步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实心粘土砖。

199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了《“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提出 “城市限粘、县城禁实”。

2004年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意见》。

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禁止损毁耕地烧砖。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规定,2010年底中国境内的所有城市都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十二五”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2〕2313号)。

拆除小砖窑厂

5.用啥制砖?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煤渣、建筑渣土、污泥、淤泥、页岩、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在烧结砖/砌块行业的应用的不断推广,应用范围、固废消耗量逐年扩大。

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制备的烧结砖/砌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广大城乡,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的方向。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矿山选矿产生的尾矿固废堆存量巨大,多以自然堆积的形式堆存于尾矿库中。尾矿在新型墙材领域的应用是它的一个重要利用模式。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煤燃烧的烟气中捕集下来的微细飞灰,应用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烧结墙体材料,如粉煤灰空心砖、实心砖和多孔砖等。

煤矸石制砖将是一个重要方面。在煤炭开采行业,我国每生产1亿吨煤炭,排放矸石1400万吨左右;在煤炭洗选行业,每洗选1亿吨炼焦煤,排放矸石2000万吨;每洗1亿吨动力煤,排放矸石量1500万吨。煤矸石在墙体材料产业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煤矸石烧结墙体材料,如实心砖、空心砖、多孔砖、空心砌块、装饰砖、劈离砖和铺路砖等;煤矸石非烧结墙体材料如多孔砖、砌块和路砖。

赤泥免烧砖完全可以替代普通黏土砖。我国铝土矿储量中,一水软铝石占到总储量的98%。每生产1吨氧化铝,伴随产生赤泥0.8至1.5吨。目前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率不到5%。

锅炉渣及烟道灰是煤粉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它们的产生量仅次于尾矿和煤矸石,位居第三位。大部分是用来作为烧结制砖的内燃料,将它们粉碎到3mm以下,与黏土掺和制成砖坯,在焙烧过程中缓慢燃烧并放出热量,在砖内燃烧充分,使制品成为一种性能优良的保温墙体材料。

2020年,我国污泥产生量达7288.3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利用城市污泥复合矿化垃圾制备绿色墙体材料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个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案,是将污泥与矿化垃圾作为制作建材部分原料的处置方式,目前主要是应用于制砖、陶粒、保温板材等。

品牌系统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别墅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