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铝合金门窗
文章目录:
1、洋房市场混战,如何寻找奇货可居的“洋房尖货”?2、厉害了 这些新成果新技术亮相2022川渝住博会3、1089亿元重庆3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洋房市场混战,如何寻找奇货可居的“洋房尖货”?
纵观重庆楼市,2020年,洋房市场引发行业聚焦。所有头部房企都在窥伺这块“鲜肉”,强手们同台竞技,火花四溅,今年市场上各类洋房产品层出不穷。据克尔瑞数据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重庆主城就有239个洋房产品在售。那么,如何在鱼龙混杂的洋房市场上“掐尖”,真正购买到舒适且奇货可居的稀缺品?
从青涩到成熟,洋房演绎重庆人居进化史
追溯重庆洋房成长历程,这座热情蓬勃的山城已然经历了数年的“洋房运动”。
初创期:2002年,洋房概念诞生,一般无电梯,有露台花园,建筑立面多模仿欧式建筑的元素和手法。
发展期:占据了重庆洋房发展史的重要篇幅的花园洋房出现。在此阶段,“退、错、院、露”的全新形态出现,面积区间有较大提升。
升级期:洋房飞速发展,竞争开始加剧,突破传统模式,类别墅概念洋房出现,地下私家会所出现,花园变为前庭和后院。
成熟期:这个阶段的洋房产品被称为城市洋房。电梯洋房成为市场主流,地下室利用率更高,全跃产品出现,这一时期一些“洋楼”产品也在推广上被称为“洋房”,洋房市场进入细分时代。
十多年来,洋房生生不息地嬗变,从青涩到成熟,洋房完美演绎了重庆人居进化史。
对于洋房,林语堂这样说到:“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是住在花园洋房里”。
洋房变革与时代同行,不断突破人居新标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现代建筑逐渐趋向于高空,在城市的繁华地界上,低层住宅则成为无数城市人心中的向往。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房子既是一个物质空间,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而拥有低密、低楼层、生态优美等特质的真洋房产品,则完美诠释了生活的理想内涵。
洋房的魅力亘古至今,以其温暖、亲切、阳光的特性,成为理想生活的必需品。真正的洋房,不仅应能掌握好繁华和自然的尺度,更应该通过低容积率、低层高、景观打造等方面,创造出最舒适的居住空间。
清晨,阳光透过园中花树斑驳陆离的照在门窗上,深深呼吸着这带霜的空气,精神抖擞的去迎接美好一天。是不是光想想就觉得很美?
但纵观整个市场,洋房产品可谓鱼龙混杂。寻一出理想的洋房产品,并不容易!
令人惊喜的是,在2020即将收官之时,重庆楼市将出现一个非常纯粹的洋房作品,它完美融了生态、低密、纯粹等洋房产品的美好特质,是当下非常罕见的“尖货”纯洋房项目,它便是热销大盘重庆华侨城的最新纯洋房组团——云麓台2期。
(云麓台2期效果图)
瞰江拥江、公园环绕,5-6层纯洋房社区压轴巨献
华侨城云麓台1期推出就极为受到市场认可。行业内地产人、媒体人购买率居高不下,很多懂行的人都赞叹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产品,且性价比很高。
云麓台2期在万千期待之中荣耀归来,不仅洋房业态更加纯粹,且产品多方面做了升级。
1、地段绝佳、建筑密度低:
云麓台位于礼嘉约4平方公里生态创想大城,周边交通便利配套齐全。整个云麓台2期地处华侨城约4平方公里大城的中心位置,同时又位于礼嘉和悦来生态城的中间位置,位置可谓得天独厚。组团建筑在临江山地之上,依山就势,整体容积率仅约1.2,拥有绝佳的瞰江视野。
(云麓台2期效果图)
2、公园环绕,居高瞰江:
在云麓台2期,四面皆是公园。不仅拥有丰阔景致,近处还有生态亲子公园、欢乐谷、玛雅海滩水公园等。整个社区不但为5-6层纯洋房产品,更采用前沿现代建筑风格,使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大部分户型都拥有观江视野,整体建筑和山水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最大限度预留观江面,真正让山水融入项目内核。
(滨江休闲带实景图)
3、改善产品业态纯粹:
云麓台2期,是华侨城片区最集中的改善型住宅片区,整体产品,无论是业态、层高还是户型面积都非常纯粹。整个社区全部为5-6层洋房产品,面积区间为150-180平米,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社区内居住人口及圈层的纯粹性。
(云麓台2期效果图)
结语:
重庆人骨子里是有洋房情结的,而山城独特的地貌更加适合形态各异的洋房肆意发挥。
而每一户洋房,都蕴涵着属于它自己的故事。
“在洋房相遇,在庭院相聚,伴岁月萧萧,趁此生未老”。
低密、限高、生态……也许,拥有一套华侨城云麓台2期这样真正的纯洋房产品,方不负岁月、不负生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侨城2期云麓台组团的推出,对于重庆楼市而言,不仅是2020岁末的一次压轴巨献,更是业内太多人期待的一次“荣耀归来”。之前云麓台1期,就吸引了大量地产业内人士前来购买,稀缺价值有目共睹,现在,云麓台2期来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来源: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厉害了 这些新成果新技术亮相2022川渝住博会
中国建筑展台展示的桥梁模型吸引观众驻足观看。中国建筑供图
全球首例“空中造楼机”、 国内首套高原铁路洞渣智能化机制砂生产系统……在2022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上,一批先进的住建领域成果和技术在渝亮相和发布,吸引观展者和业内人士关注。
全球首例“空中造楼机” 四天可建一层楼
在中建三局展馆的中间,戴着红色“小帽子”的超高层建筑模型让人看着稀奇:这红色“小帽子”是啥,有啥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装备、全球首例“空中造楼机”。
中建三局展示的空中造楼机。罗嘉欣摄
“空中造楼机”全称为“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全部的工艺过程集中在空中完成的超高层建筑设备,可达到4天一个结构层的施工速度
“随着施工推进,这个红色‘小帽子’也节节高升,一直处在建筑的顶部。”工作人员说,借助空中造楼机,塔机可以与平台整体同步顶升,节约工期,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极大提升了建筑施工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水平。
整个展馆集中展示了中建三局西南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川渝建筑业低碳、节能、智慧化建造方面的成绩,还有该局自主研发的“测绘机器人”,通过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测绘知识。
绿色制砂 国内首套高原铁路洞渣智能化机制砂生产系统亮相
国内首套高原铁路洞渣智能化机制砂生产系统在渝发布。高于茹摄
“调试完毕,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系统投产运行!”随着中铁工服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章龙管一声令下,视频连线另一端,千里之外的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系统快速运转,标志着国内首台套高原铁路洞渣干法制备工艺智能化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线成功投产。
在2022川渝住博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提升展区,中铁工服公司在渝发布的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系统吸引了众人目光。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砂石作为混凝土结构材料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优劣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及耐久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长期以来,建设施工普遍将天然砂作为优秀原材料,但天然砂形成时间漫长,多年开采逐渐减少,其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机制砂技术应运而生。
章龙管介绍,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系统可模拟天然砂形成过程中的撞击、摩擦等,产生粒形圆润、级配合理的优质成品砂。相较于传统制砂设备,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系统具备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颗粒形貌检测、干法超声波分散等技术,实现全工艺流程自动监测、智能分析和动态控制,确保砂石质量稳定输出。其中,砂石细度模数可稳定控制在2.6—2.8,含粉量可降低至3%以下,压碎值可控制到10%以内。
此次参展的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系统采用干法工艺,相较于湿法工艺,水资源消耗量极少,也可避免产生工业废弃物和污水。同时,系统还能对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实时监测,当指标超标报警时,及时调动环保设备加强处理,最大限度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该系统已在高原铁路试生产2个月,各项关键指标均达标。该系统除在高原铁路应用外,下一步还将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地下综合智慧管廊 让城市不再见“空中蜘蛛网”
城镇老旧小区、老旧厂房、老旧商圈如何更新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如何补短板,城市内涝如何治理……在2022川渝住博会,城市更新实践成果展区集中展出的城市更新成果以及配套技术与产品成为一大亮点。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各类城市建设“并发症”逐渐凸显——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架空线密集、管线事故频发,既不美观,更不安全;昔日清澈见底的河流湖泊日渐浑浊发臭,市民行人路过纷纷掩口捂鼻;老城区基础设施陈旧,区域人口密度与承载能力失衡……城市更新,正是解决这类“病症”的一剂“良药”。
中建五局展示的城市更新项目成果。中建五局供图
在中建五局展位,集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城市‘生命线’于一体的重庆开州地下综合智慧管廊,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慧管理,有效解决了城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问题”;巴南区花溪河综合治理项目,则致力于根治花溪河流域雨污混流、水体黑臭问题,打造成为鱼翔浅底、水清岸绿、开放共享的城市生态空间。一个个城市更新智慧方案与实践成果让观展市民和业内人士竖起大拇指。
中建五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建五局紧跟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投资商、建造商、运营商“三商一体”的全产业链优势,持续深耕城市更新领域。“我们将在城市更新领域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式、付诸新行动,贡献央企智慧和力量。”该负责人说。
绿色能源“黑科技” 藏在这座小屋里
你知道什么是零碳建筑吗?完全用水和太阳来当作能源的小屋,你能想象吗?在3号馆,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就把重庆首个零碳建筑——北碚缙云山零碳小屋搬到了现场,向观众展示了“高科技+绿色”的低碳生活理念。
中冶赛迪展示的零碳小屋。中冶赛迪供图
这栋方方正正、绿意盎然的小房子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它拥有的“黑科技”可不少。比如,它可以通过“光伏 储能 充电桩”一体化的多元互补能源发电微电网系统,将白天储存的能量为小屋提供夜间景观照明;设置了可自动追踪太阳轨迹的“光导纤维”照明系统,精准导入太阳光能,为室内提供100%日光照明;创新应用了热致调光玻璃、气凝胶保温、零碳集成墙体和聚氨酯节能被动门窗等多项创新科技材料技术产品,围护结构节能提升47.15%;零碳小屋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将场地中的雨水收集、过滤、回收再利用,用于冲洗厕所、浇洒路面、浇灌草坪、水景补水等,形成雨水花园。
展馆工作人员介绍,零碳小屋项目以“零碳建筑”和“零碳科技”展示为目标,既可以为重庆市民低碳生活提供样本,也能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张地图 展示川渝多个重点项目
在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提升展区,中国建筑以项目地图方式展示投资或承建的多个川渝重点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果。
地图上,在重庆有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5号线、15号线、27号线等重大轨道交通项目。重庆礼嘉嘉陵江大桥、红岩村嘉陵江大桥及隧道群、鼎山长江大桥、几江长江大桥等多个重点桥隧。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重庆龙湖沙坪坝枢纽、重庆东站等多个交通枢纽工程;在四川,有成都双流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东站、成都火车南站等系列项目,承建成渝高速、德会高速、成都三环路以及成都地铁6号线、成都地铁27号线等民生工程。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环城生态区生态修复综合项目、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等生态环保项目。(刘敏)
1089亿元重庆3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新动作,大手笔。牛年伊始,重庆掀起新一轮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的热潮。
3月2日,重庆市举行城市轨道交通四期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这批项目共33个,总投资额108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50亿元,涉及万州、长寿、南川等区县和两江新区,涵盖轨道交通、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为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配套的一批重点项目。
牛年使牛劲,重庆紧紧扭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关键,为持续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势头、力争实现一季度经济运行“开门红”,再度吹响冲锋号。
两江新区
此次全市集中开工的33个市级重大项目中,两江新区共有10个项目,总投资102.28亿元,今年预计投资额达8.2亿元,涉及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既有传统制造业,也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位于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协同创新区一期标准厂房(创新工坊)项目,总投资9.5亿元,是各高校研究成果孵化中试基地,涵盖了上海交大临近空间创新研发中心等智能实验室等,能有效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促进创新企业的孵化,实现区域创新链升级。
位于礼嘉智慧公园区西北部的极客社区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将呈现居住办公、社区服务及休闲娱乐等多类型的未来智慧生活场景,成为诠释未来智慧社区生活的承载地、体验地与展示地。
莱宝科技二期项目总投资3.5亿元,占地134亩,主要建设新型显示器件研发中心和扩建新型电容式触摸屏生产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莱宝将把企业研发中心搬至二期,进一步集中力量聚焦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汽研国家氢能动力质检中心项目主要提供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品认证、检测、校准、标准化工作、技术咨询等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第三方服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全国性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将具有覆盖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上中下游的检测能力。
本次开工的项目中,还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ABB变压器智能制造基地迁建项目位于鱼复片区,将建设大型电力变压器制造基地、绝缘件加工中心,和全球变压器设计中心;二期将推进变压器套管等相关组件的本地化配套。
远洋(重庆)数据中心项目位于两江水土国际数据港,总投资11.5亿元,将建设8750个4.4kw标准机柜的高等级IDC数据中心,为互联网、政府、金融、制造业等行业客户提供IT系统托管服务。
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将扩大园区面积。该产业园拓展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项目定位为以产业互联网为核心产业,“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为支柱产业,营造以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经济为主的生态绿色科技园区。
江津区
此次全市集中开工的33个市级重大项目中,有两个材料产业项目落户江津,总投资17亿元,分别是重庆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以及爱康年产5万吨环保新型塑料管道加工生产基地。
据悉,东方雨虹是亚洲最大的集防水材料研发、生产、销售、防水系统设计和工程施工服务于一体的防水系统服务商。此次投资的重庆东方雨虹建筑材料公司生产基地项目,主要从事新型建筑防水材料、节能保温密封材料、新型功能涂层材料、特种砂浆及绿色民用建材等产品研发、生产。
据介绍,这两个材料产业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将进一步助力江津区打造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永川区
永川区集中开工项目38个,总投资144.7亿元。其中,参加市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的项目有6个。在38个项目中,有产业类项目30个,总投资115.9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8个,总投资28.8亿元。
长城汽车发动机铸造基地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0万台/套发动机铸造件产能,并推进五大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永川造”。
当日开工的还有港桥金属制品综合加工区、西部港桥木材交易中心等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
其中,港桥金属制品综合加工区项目总投资14亿元,用地154亩,主要建设高端玻璃幕墙及饰品加工区、定制金属门窗、家居护栏制品加工区、金属物流设备加工区、大宗金属管件及排水管材加工区及仓储货架及钢木制品加工区等。该项目预计今年全部建成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西部港桥木材交易中心项目规划用地500亩,总投资12亿元。该项目将建设搭建木材加工及交易平台,做大产业集群,促进高端定制家具发展,推动永川加快建设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结算于一体的智能家居全产业链。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0亿元。
2021年也是永川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业项目建设突破年”,今年将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56个,总投资935.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357.5亿元。
铜梁区
铜梁区共有15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63亿元,达产后可实现产值286亿元。其中,参加市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的项目有4个,总投资39亿元。
万洋众创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项目是万洋集团进驻西南的首个项目。铜梁万洋众创城总经理王兴波介绍,万洋众创城将围绕产业链招商,使上下游产业高度集聚,分别开发打造2000亩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和1000亩美妆智谷产业园区。项目建成达产后,可为中小企业提供生活配套、智能管理、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推动智能制造企业和美妆企业的集群发展。届时可引进近2000家中小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提供6-8万人的就业岗位,年产值超150亿元。
当天,铜梁集中开工的项目还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包括华雄实业智能制造产业园、朗基尔高端复合材料汽车配件生产项目、浩祥智能家居照明灯具生产项目等13个产业项目以及人才公寓、日化产品研发检测中心等2个配套项目。
铜梁高新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先利介绍,2021年,铜梁全区拟实施重点项目202个,总投资约1134亿元,将有效拉动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荣昌区
荣昌区集中开工12个项目,总投资81.3亿元,涉及陶瓷、食品、电子电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五条工业产业链。其中,参加市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的项目有1个。
这些项目中,投资最大的项目为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二期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于2019年9月启动一期项目建设,仅用345天就建成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废水处理厂、企业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实现开园投产。
截至目前,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已签约入驻33家企业,包括17家电子电路生产企业和16家配套企业,一期标准厂房出租率达100%。其二期项目将建设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整个电子电路产业园将达到用地1038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规模,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PCB全产业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和制造中心。
当日,惠达智能家居(重庆)有限公司还同时进行一期投产和二期开工。其一期项目投资4.5亿元,建有高档卫生洁具生产线一条,预计年产卫生陶瓷80万件以上。二期项目预计投资5亿元,将再建一条高档卫生洁具生产线。该生产线年产能同样在80万件以上,预计明年底投产。
当天参加集中开工的还有重庆昊格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太阳能组件研发生产项目,重庆锦乾陶瓷有限公司高档日用陶瓷生产项目,英能威森(中山市)科技有限公司5G网络电子原件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核心配件加工项目等。
今年1月5日,荣昌还举行了2021年一季度第一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集中开工12个工业项目,总投资42.2亿元。
高速公路
此次全市集中开工的33个市级重大项目中,涉及高速公路有两个项目,即渝武高速拓宽改造工程和南川西环线高速公路。
渝武高速拓宽改造工程位于两江新区、北碚区之间,项目起于金开大道,止于快速路一横线,全长13.9公里,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拟由原有的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8车道。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预计2025年前后建成,将缓解现有渝武高速交通压力,优化中心城区西北向对外门户通道,并串联起重庆合川、四川武胜等地,推动两江新区礼嘉、蔡家及北碚等组团协同发展。
南川西环线高速公路,位于南川区境内,起于南川区沿塘场接南(川)两(两江新区)高速,经永隆山森林公园、兴隆镇,终于兴隆镇永福村附近,连接渝湘高速,全长约11公里,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市交通局相关人士介绍,项目建成后,将连接起渝湘、南两高速公路形成南川城区高速环线,缓解渝湘高速南川段过境压力,改善南川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数说>>>
(本组稿件由首席记者杨骏,记者申晓佳、周雨、杨永芹、陈维灯、廖雪梅,实习生蒋起源,通讯员李慧敏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