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祁东沙井村:190年历史在古庄院“存档”

Rose 0

记者:文/黄洁 图/周围

沙井古屋鸟瞰图

蛮石砌基,青砖筑墙,杉木构架,灰瓦盖顶……这是祁东县沙井古屋群的写照。庞大的古屋群坐落于山环水抱中,屋前田野广阔,阡陌纵横,呈现出勃勃生机。金秋时节,记者信步古屋青石板,穿梭于巷道,细看木窗花棱和梁栏砖瓦中刻写的历史印痕,用心聆听古屋呢喃诉说当年的如烟往事。

中院天井

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沙井村,位于祁东县风石堰镇,距离祁东县城20公里,距离衡阳市城区65公里。沙井村的代表建筑为沙井古屋,原为一刘姓家族的庄院,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约19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1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100平方米,整体建筑庄院呈长方形。由南、北、中三个院落组成,有大小房屋200间。它是祁东县乃至衡阳市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也是独具院、堂、井、廊、弄、亭于一体的特色湖湘民居。

古屋坐东北朝西南,砖石土木结构,高二层。中院为“三进四厢”,北院为“东西屋夹五横屋”,南院为“一正屋四横屋一小院落”。

打稻谷用的农具

沙井古屋,乍看简朴淡雅,是典型的农人生活居所。但是,先人在弘扬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方面,却极为大胆活泼地倾注了他们的思想智慧和艺术匠心。就拿建筑的装饰构件来说,无论是雕梁画栋、木刻的门窗,还是墙头彩绘、石雕等,无一不是精雕细琢,其形象逼真、神情生动,彰显很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

壁画

立于沙井古屋的前坪环视整体建筑,顿时让人感觉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清朝。一条小溪从院落前潺潺流过,宛如一条玉带依偎着村庄。记者望向围墙和马头墙上的墙体彩绘,彩绘内容丰富多彩,年年有鱼(余)、鸳鸯戏水、风物花卉等,无不栩栩如生。它们不仅美观,而且有一定的防水作用,能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尤喜屋檐上的瓦当,它的存在使建筑物更添了几分精致感。记者一行首先步入中院,从外到内,但见大门、中门、天井、廊庑和正堂屋尽收眼底。“跨过正门进入第二道门,叫中门。这扇门平时不开,从两侧小门出入,只有红白喜事或达官贵人到来时才开,有‘大开中门迎贵客’的说法。”祁东县住建局风石堰镇村镇建设和规划管理站站长周国富介绍。

狭长的过道

过了中门就是天井。沙井古屋共有18个天井,中院这个是最大的一个。天井实用功能是解决室内采光和通风的问题,它也赋予了人们更多的向往和寄托——“聚财”“天降洪福”“四水归堂”等。天井两边的地面都是就地取材,用沙井溪里的鹅卵石铺设。“地面采用鹅卵石铺路,既能防止路面湿滑,便于雨天行走,又能起到足部按摩的作用,还能保护地下生态环境,防止由于地下水干涸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周国富说,于细节处,我们能看到前人的智慧所在。

古屋群一隅

沿着天井中央的青石板前行,我们来到了正堂屋。这是举行祭祀、重大仪式和处理家族大事的场所,也是沙井古屋的建筑中心。正堂屋两边原来是穿堂,贯穿南北。在整个古屋里,穿堂、巷道、走廊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它们将众多建筑分割成各自独立的整体,同时又是连接每个整体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使居于庞大院落的村民们能交往自如。“晴不曝日,雨不湿鞋”,随便从哪一家出发都可走通全村。

背对中院,左边为南院,右边为北院。南院大门上刻有“山h水抱”四字,大门上方还建有三层飞檐,饰有彩绘,甚是气派。与南院相比,北院稍稍逊色,这源于“以南为尊,以北为卑”一说。以南院为例来说,它犹如一座石雕艺术的宝库,尤以门廊墙壁上的石雕艺术水平最高。在南院门廊墙壁上,现保存有两块整版、双面浮雕,高3.3米、宽1.1米。称奇的是,这两块双面石刻均为整块青石所成,重达上吨,双面浮雕的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工艺水平高;同时,它们作为廊壁起到了承重墙的作用,其上下两端与门额相连,又有结构造型,可见其采料、雕塑、运输、施工上的难度。

马头墙上的雕刻

对于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周国富说,希望政府重视,一方面加大拨款力度持续用于修缮和维护;一方面规划用地,将部分村民迁出古屋,以免古屋的人口承载量超负荷。要增设监控设备,加强防盗监管,避免古屋内的文物被盗。同时,希望有企业能过来开发,此处可做成特色商业区和民宿。祁东县内有花屋“小九寨”、御龙湾休闲度假区等景区,游客在游玩其他地方后,便可来此处购土特产和入住体验慢时光。

隔热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

铝合金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