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窗锁扣坏了怎么修
文章目录:
1、【美文推荐】中国文学极简史:这30篇名作,唱尽华夏五千年的荣耀2、中国文学极简史:这30篇名作,唱尽华夏五千年的荣耀3、天下第一镖局走镖,江湖第一杀手组织劫镖,这趟镖保的是什么?
【美文推荐】中国文学极简史:这30篇名作,唱尽华夏五千年的荣耀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从《诗经》《离骚》,发展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至明清,各种小说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更遑论大部头的史书类,其数量之庞大,绝对超乎想象。
于普通人而言,中国文学史如汪洋大海,浩浩荡荡,舀一瓢,简单,但要将其尽数读完,难!所以,我们今天以朝代更迭为时间轴,朝代内以散文和诗歌为两大分支,整理出一份极简文学史,带你重温华夏几千年来走过的文学之路。
周昉《簪花仕女图》
【先秦】
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
钱穆先生认为:
文学的起源是诗歌,
亦即韵文先于散文。
展子虔《游春图卷》
01
诗歌
《诗经》·《楚辞》
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上古时期,多为各种神话传说,《山海经》和《淮南子》都有记载。
至西周初年,天下大安,周天子为了了解百姓生活,设了个采诗官,深入民间收集歌谣,也收集一些反映国家和朝廷的诗,时间久了,就积累出很多作品。
后来,孔子将其编定到一起,就成了中国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如今仅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这是一本集体智慧的结晶,作者全无姓名,但她却影响了中国诗词上千年。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马远《松月图》
孔子去世一百多年后,屈原读着《诗经》长大了,在依山傍水的楚国,屈子开始了“楚辞”的创作,而后吸引了宋玉等的模仿,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离骚》就这么产生了。
但直到西汉末年,刘向才将17篇文章辑录成书。《离骚》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陈规,长短不一,参差有序的句子,启发了后代各种诗歌体裁的诞生。
《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九辩》节选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
展子虔《授经图》局部
02
散文
《尚书》·《春秋》
国家史书类散文
别看中国先有韵文后有散文,但其实,以《诗经》为首的韵文,和以《尚书》为首的散文,一直并驾齐驱。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即《尚书》记言,记录领导人发布的文告;《春秋》记事,记录事情发生经过。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由伟大教育家孔子编辑,时间跨度大,从尧舜到春秋的秦穆公,说是散文,其实就是国家的公文资料。
文字晦涩难懂,喜欢读的人少,一讲明君治民之道,二讲名臣事君之道: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选自《尚书·尧典》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春秋左传·隐公五年》
马远《寒江独钓》
“诸子百家”
个人思想类散文
先秦时期,文化上百家齐放,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顺势有了记录各家言论的“子”式散文。
如果说《春秋》讲天子之国事,那“子”则是属于平民和私人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流派和思想相互碰撞,衍生出传承千年的经典。
儒家: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荀子的《荀子》
道家: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
法家:韩非的《韩非子》
墨家:墨子的《墨子》
另外还有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等。
这些著作,不仅是散文,同时又是思想性的哲学著作,所以中国人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来看,这是完全无法割裂开的。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论语》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
马远《松月图》
【秦汉魏晋南北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581
今天将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合在一起讲,看看前后九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文学有了何种发展。
范宽《临流独坐图》
01
诗歌
汉乐府·文人诗
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秦朝,设立了采集,编曲,训练的乐府机构,汉初一度停用,到了汉武帝时,重新成立了主管音乐的衙门乐府,一直传到魏晋时期。
从这里诞生了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诗”。
北宋郭茂倩将其编为《乐府诗集》,这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
上学时必背篇目里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个来自汉代,一个来自北朝,被称为"乐府双璧"。
郭熙《窠石平远图》
汉乐府之外还有文人诗,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建安风骨;
譬如南朝萧统编的《古诗十九首》;
魏晋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
南北朝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
文人诗才斐然,好诗频出。
《短歌行》节选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王羲之《行草书雨后帖页》局部(宋摹本)
02
散文
汉赋·骈文
汉赋可以算汉朝的一大标签,但“赋”先秦时已有,写赋的大家有荀况和宋玉,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叙事时用散文,形容时用韵文,此种文体,至汉最盛。
汉赋写得好的,当属司马相如和贾谊,故有“如孔门要用赋,那么相如入室,贾谊登堂矣。”但儒家不用,汉皇室则喜欢另有扬雄、班固等人也善做赋。
到了汉末,有了讲究对仗和声律的骈文,并盛行于南北朝,因其喜欢堆砌辞藻,影响内容表达,唐代渐渐被冷落,至宋时,出了一批散文大家,骈文也渐渐衰落下去。
《子虚赋》节选
两汉·司马相如
楚使子虚使于齐,
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
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
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
子虚曰:“乐。”“获多乎?”
曰:“少。”“然则何乐?”
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
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
曰:“可得闻乎?”
王诜《绣栊晓镜图》
史书·学术专著
有人说:“唐诗晋字汉文章”,“千古文章两司马”说的都是汉朝的史书。
西汉司马迁修《史记》,全书五十二万余字,将文学与历史融合在一起;东汉班固写了《汉书》;南朝范晔《后汉书》;晋朝陈寿《三国志》。
南北朝时期,有了学术专著,
北朝的郦道元写了介绍河流的《水经注》;
魏晋时期,文学批评进入一个小高峰,
南朝刘勰写文艺理论的《文心雕龙》
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
梁钟嵘《诗品》等论著;
齐、梁时期,编纂诗文总集风气很盛,出生皇族的萧统主持编纂了,最早的汉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李公麟《五马图》
秦汉魏晋南北时期,国家分分合合,文学和历史也随之变化,
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发展到七言,为唐诗的繁荣打下基础,散文也发展出史书、辞赋和骈文等,
小说初兴,尚粗糙。而魏晋名士的风流,竹林七贤的洒脱,至今令人念念不忘。
【唐代】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钱穆先生认为:
唐代可以说史中国文学史的中心,
可谓已达登峰造极之境。
阎立本《锁谏图》
01
诗歌
大唐,如陈年老酒,入口浓烈,回味甘甜,
大唐璀璨的星空里,唐诗是那颗最耀眼的星。一本《全唐诗》九百卷,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诗,二千五百二十九个诗人,这长长的数字,诉说着唐诗的荣耀。
初唐的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为唐代近体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五律写的尤为出色;
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扫齐梁浮艳之风,将五言小诗化作七言长篇古体诗,他们给唐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扩展了以往狭窄的诗歌题材;
有着游侠气质的陈子昂,一扫六代纤弱之态,高雅之风大显,他写送别,不落窠臼,扫除悲切之风,感情激扬,语气慷慨,读之如闻战鼓,气壮山河。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阎立本《步辇图》
到了盛唐,即开元年间,各派诗人齐齐登场。
“吴中四士”之一的贺知章,偶遇李白夸其是“谪仙人”,于是豪放浪漫的“诗仙”有了;
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一生除了忧国忧民,就是给李白写诗“表白”;
终生未进政治圈子的孟浩然,却得李杜二人推崇,他与“诗佛”王维都是山水田园诗人,二人并称“王孟”;
大唐疆域辽阔,东征西战,文人入军,挥笔吟诗,边塞诗人气象昂扬,大家辈出,有并称“高岑”的高适、岑参,另有王昌龄、王之涣等。这个时期,诗坛欣欣向荣。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王维《伏生授经图》
杜甫去世两年后,白居易出生了,初入长安,就得顾况赏识,初进官场,即遇至交好友元稹,元白二人以诗唱和,谱一曲人间知音;
擅古文的韩愈和孟郊创了“韩孟诗派”,而“诗鬼”李贺以及贾岛均得韩愈提携,他们一起扛起中唐诗坛的大旗;晚唐一开始是沉寂的,直到“小李杜”杜牧与李商隐的出现,开始有了新面貌;
与李商隐一样辞藻绮靡的温庭筠,也给予了大唐最后的绝艳。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卢楞伽《六尊者像》
02
散文
唐诗走到最高峰后,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后来一个成了大唐最有成就的散文家,一个写的杂文和山水游记成绩斐然;
大唐谁最“毒舌”,非罗隐莫属,他与皮日休、陆龟蒙一起写了讽刺杂文;
少年英才王勃和“风流”的杜牧,将骈文发展到另一个小高峰;
唐代传奇已成熟,最出名的是《柳毅传》。
《滕王阁序》节选
唐·王勃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佚名《宫乐图》
【宋代】
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01
词
大唐后的五代十国,甚是混乱,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灭南唐,俘李煜,开大宋江山。
大唐的诗人们将唐诗写到极致,宋人很聪明的转向填词去了。
诗是文学的大宗,词是文学的小宗,文体不同,题材亦不同。
因词风不一样,有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分。
李唐《村医图》
李后主开了宋词之风,白衣卿相柳永直接跑到市井中写词,阴差阳错的将婉约派做大做强,先后入了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张先等。
历史上最出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更是婉约派里的佼佼者。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比柳永晚生半个世纪的苏轼,延续范仲淹开阔,恢弘的词风,义无反顾地扛起豪放派的大旗,靖康之耻又催发一大批继承者,
如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等,其中的领袖人物当属辛弃疾。
其实优秀的大宋词人,既写得了诗,又填得了词,婉约、豪放样样信手拈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刘松年《罗汉图》
02
散文
我们都知“唐宋八大家”,其中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人,其他六位皆出自宋朝。
宋初,欧阳修痴迷韩愈的散文,悉心研究,终有所成;改革家王安石紧跟而上,同时期的苏家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以及曾巩,都得欧阳修的赞赏和照拂。
大宋朝的统治者重文,这时期可为文人的“天堂”,在重重外患之下,文学发展迅速,沈括写科学类书籍《梦溪笔谈》史学家辈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话本开始流行,如《三国志平话》《错斩崔宁》等,绘画、雕塑、书法等也不弱。
《醉翁亭记》节选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刘松年《博古图》
【元代】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中国的文体是由诗到词,由词到曲,由曲到传奇、戏剧,如此演变下去。
元曲又分为散曲和杂剧。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01
散曲
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最出名的散曲四大名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与乔吉,我们最熟悉的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倪瓒 《秋亭嘉树图》
02
元杂剧
杂剧则是元代的歌剧,在当时十分流行,元后期,其创作中心逐步南移,与温州的南戏融合,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
杂剧五大名家和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还有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而关、白、马、郑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明清】
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
明清两代,诗词有人写,但更为出名的是小说,四大名著皆出自此时期。
四僧 禅意山水
01
诗文
明清一批搞传统文学的,集中在古文复古上。
庙堂派文章重雕饰粉琢的王世贞;
唐宋派学欧阳修、曾巩的归有光,
清中,桐城派的方苞、刘大櫆(kuí)、姚鼐(nài)也学唐宋八大家。
写高雅艺术的传统文人也不少,明代三才子杨慎、解缙和徐渭,还有刘基、宋濂、唐寅、张岱等;
明朝各种派别更是争论不休,从前、后七子到“唐宋派”和“公安派”。清朝的多情才子纳兰性德。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唐寅《落霞孤鹜》
02
小说
明清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最高,其中以明代为重,小说类型丰富,
讲史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
神魔小说有吴承恩的《西游记》;
世情小说有《金瓶梅》;
白话短篇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梦初的“二拍”。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罗贯中《三国演义》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施耐庵《水浒传》
心生,种种魔生;
心灭,种种魔灭。
菩萨,妖魔,皆属一念。
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吴承恩《西游记》
髡残 《人物图页》
清朝有两本小说最为出名,
蒲松龄的文言短篇集《聊斋志异》;
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长篇里还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清末的谴责小说发展也很好,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鄂的《老残游记》。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蒲松龄《聊斋志异》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周昉《簪花仕女图》
中国文学极简史,到此结束,那些一带而过的名字,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千年,拨开尘封历史的面纱,一言一句背后都是鲜活的故事,那是中国文学代代相传的锁扣。
你若喜欢,可任意打开一环,捧卷而读,掩卷而思,感受华夏千年的文字之美,文学之美。
—《END》—
来源:诗词天地
中国文学极简史:这30篇名作,唱尽华夏五千年的荣耀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从《诗经》《离骚》,发展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至明清,各种小说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更遑论大部头的史书类,其数量之庞大,绝对超乎想象。
于普通人而言,中国文学史如汪洋大海,浩浩荡荡,舀一瓢,简单,但要将其尽数读完,难!
所以,我们今天以朝代更迭为时间轴,朝代内以散文和诗歌为两大分支,整理出一份极简文学史,带你重温华夏几千年来走过的文学之路。
周昉《簪花仕女图》
【先秦】
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
钱穆先生认为:
文学的起源是诗歌,
亦即韵文先于散文。
展子虔《游春图卷》
01
诗歌
《诗经》·《楚辞》
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上古时期,多为各种神话传说,《山海经》和《淮南子》都有记载。
至西周初年,天下大安,周天子为了了解百姓生活,设了个采诗官,深入民间收集歌谣,也收集一些反映国家和朝廷的诗,时间久了,就积累出很多作品。
后来,孔子将其编定到一起,就成了中国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如今仅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这是一本集体智慧的结晶,作者全无姓名,但她却影响了中国诗词上千年。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马远《松月图》
孔子去世一百多年后,屈原读着《诗经》长大了,在依山傍水的楚国,屈子开始了“楚辞”的创作,而后吸引了宋玉等的模仿,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离骚》就这么产生了。
但直到西汉末年,刘向才将17篇文章辑录成书。《离骚》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陈规,长短不一,参差有序的句子,启发了后代各种诗歌体裁的诞生。
《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九辩》节选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
展子虔《授经图》局部
02
散文
《尚书》·《春秋》
国家史书类散文
别看中国先有韵文后有散文,但其实,以《诗经》为首的韵文,和以《尚书》为首的散文,一直并驾齐驱。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即《尚书》记言,记录领导人发布的文告;《春秋》记事,记录事情发生经过。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由伟大教育家孔子编辑,时间跨度大,从尧舜到春秋的秦穆公,说是散文,其实就是国家的公文资料。
文字晦涩难懂,喜欢读的人少,一讲明君治民之道,二讲名臣事君之道: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选自《尚书·尧典》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春秋左传·隐公五年》
马远《寒江独钓》
“诸子百家”
个人思想类散文
先秦时期,文化上百家齐放,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顺势有了记录各家言论的“子”式散文。
如果说《春秋》讲天子之国事,那“子”则是属于平民和私人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流派和思想相互碰撞,衍生出传承千年的经典。
儒家: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荀子的《荀子》
道家: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
法家:韩非的《韩非子》
墨家:墨子的《墨子》
另外还有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等。
这些著作,不仅是散文,同时又是思想性的哲学著作,所以中国人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来看,这是完全无法割裂开的。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论语》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
马远《松月图》
【秦汉魏晋南北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581
今天将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合在一起讲,看看前后九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文学有了何种发展。
范宽《临流独坐图》
01
诗歌
汉乐府·文人诗
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秦朝,设立了采集,编曲,训练的乐府机构,汉初一度停用,到了汉武帝时,重新成立了主管音乐的衙门乐府,一直传到魏晋时期。
从这里诞生了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诗”。
北宋郭茂倩将其编为《乐府诗集》,这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
上学时必背篇目里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个来自汉代,一个来自北朝,被称为"乐府双璧"。
郭熙《窠石平远图》
汉乐府之外还有文人诗,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建安风骨;
譬如南朝萧统编的《古诗十九首》;
魏晋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
南北朝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
文人诗才斐然,好诗频出。
《短歌行》节选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王羲之《行草书雨后帖页》局部(宋摹本)
02
散文
汉赋·骈文
汉赋可以算汉朝的一大标签,但“赋”先秦时已有,写赋的大家有荀况和宋玉,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叙事时用散文,形容时用韵文,此种文体,至汉最盛。
汉赋写得好的,当属司马相如和贾谊,故有“如孔门要用赋,那么相如入室,贾谊登堂矣。”但儒家不用,汉皇室则喜欢另有扬雄、班固等人也善做赋。
到了汉末,有了讲究对仗和声律的骈文,并盛行于南北朝,因其喜欢堆砌辞藻,影响内容表达,唐代渐渐被冷落,至宋时,出了一批散文大家,骈文也渐渐衰落下去。
《子虚赋》节选
两汉·司马相如
楚使子虚使于齐,
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
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
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
子虚曰:“乐。”“获多乎?”
曰:“少。”“然则何乐?”
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
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
曰:“可得闻乎?”
王诜《绣栊晓镜图》
史书·学术专著
有人说:“唐诗晋字汉文章”,“千古文章两司马”说的都是汉朝的史书。
西汉司马迁修《史记》,全书五十二万余字,将文学与历史融合在一起;东汉班固写了《汉书》;南朝范晔《后汉书》;晋朝陈寿《三国志》。
南北朝时期,有了学术专著,
北朝的郦道元写了介绍河流的《水经注》;
魏晋时期,文学批评进入一个小高峰,
南朝刘勰写文艺理论的《文心雕龙》
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
梁钟嵘《诗品》等论著;
齐、梁时期,编纂诗文总集风气很盛,出生皇族的萧统主持编纂了,最早的汉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李公麟《五马图》
秦汉魏晋南北时期,国家分分合合,文学和历史也随之变化,
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发展到七言,为唐诗的繁荣打下基础,散文也发展出史书、辞赋和骈文等,
小说初兴,尚粗糙。而魏晋名士的风流,竹林七贤的洒脱,至今令人念念不忘。
【唐代】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钱穆先生认为:
唐代可以说史中国文学史的中心,
可谓已达登峰造极之境。
阎立本《锁谏图》
01
诗歌
大唐,如陈年老酒,入口浓烈,回味甘甜。
大唐璀璨的星空里,唐诗是那颗最耀眼的星。一本《全唐诗》九百卷,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诗,二千五百二十九个诗人,这长长的数字,诉说着唐诗的荣耀。
初唐的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为唐代近体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五律写的尤为出色;
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扫齐梁浮艳之风,将五言小诗化作七言长篇古体诗,他们给唐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扩展了以往狭窄的诗歌题材;
有着游侠气质的陈子昂,一扫六代纤弱之态,高雅之风大显,他写送别,不落窠臼,扫除悲切之风,感情激扬,语气慷慨,读之如闻战鼓,气壮山河。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阎立本《步辇图》
到了盛唐,即开元年间,各派诗人齐齐登场。
“吴中四士”之一的贺知章,偶遇李白夸其是“谪仙人”,于是豪放浪漫的“诗仙”有了;
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一生除了忧国忧民,就是给李白写诗“表白”;
终生未进政治圈子的孟浩然,却得李杜二人推崇,他与“诗佛”王维都是山水田园诗人,二人并称“王孟”;
大唐疆域辽阔,东征西战,文人入军,挥笔吟诗,边塞诗人气象昂扬,大家辈出,有并称“高岑”的高适、岑参,另有王昌龄、王之涣等。这个时期,诗坛欣欣向荣。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王维《伏生授经图》
杜甫去世两年后,白居易出生了,初入长安,就得顾况赏识,初进官场,即遇至交好友元稹,元白二人以诗唱和,谱一曲人间知音;
擅古文的韩愈和孟郊创了“韩孟诗派”,而“诗鬼”李贺以及贾岛均得韩愈提携,他们一起扛起中唐诗坛的大旗;晚唐一开始是沉寂的,直到“小李杜”杜牧与李商隐的出现,开始有了新面貌;
与李商隐一样辞藻绮靡的温庭筠,也给予了大唐最后的绝艳。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卢楞伽《六尊者像》
02
散文
唐诗走到最高峰后,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后来一个成了大唐最有成就的散文家,一个写的杂文和山水游记成绩斐然;
大唐谁最“毒舌”,非罗隐莫属,他与皮日休、陆龟蒙一起写了讽刺杂文;
少年英才王勃和“风流”的杜牧,将骈文发展到另一个小高峰;
唐代传奇已成熟,最出名的是《柳毅传》。
《滕王阁序》节选
唐·王勃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佚名《宫乐图》
【宋代】
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01
词
大唐后的五代十国,甚是混乱,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灭南唐,俘李煜,开大宋江山。
大唐的诗人们将唐诗写到极致,宋人很聪明的转向填词去了。
诗是文学的大宗,词是文学的小宗,文体不同,题材亦不同。
因词风不一样,有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分。
李唐《村医图》
李后主开了宋词之风,白衣卿相柳永直接跑到市井中写词,阴差阳错的将婉约派做大做强,先后入了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张先等。
历史上最出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更是婉约派里的佼佼者。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比柳永晚生半个世纪的苏轼,延续范仲淹开阔,恢弘的词风,义无反顾地扛起豪放派的大旗,靖康之耻又催发一大批继承者,
如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等,其中的领袖人物当属辛弃疾。
其实优秀的大宋词人,既写得了诗,又填得了词,婉约、豪放样样信手拈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刘松年《罗汉图》
02
散文
我们都知“唐宋八大家”,其中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人,其他六位皆出自宋朝。
宋初,欧阳修痴迷韩愈的散文,悉心研究,终有所成;改革家王安石紧跟而上,同时期的苏家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以及曾巩,都得欧阳修的赞赏和照拂。
大宋朝的统治者重文,这时期可为文人的“天堂”,在重重外患之下,文学发展迅速,沈括写科学类书籍《梦溪笔谈》史学家辈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话本开始流行,如《三国志平话》《错斩崔宁》等,绘画、雕塑、书法等也不弱。
《醉翁亭记》节选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刘松年《博古图》
【元代】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中国的文体是由诗到词,由词到曲,由曲到传奇、戏剧,如此演变下去。
元曲又分为散曲和杂剧。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01
散曲
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最出名的散曲四大名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与乔吉,我们最熟悉的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倪瓒 《秋亭嘉树图》
02
元杂剧
杂剧则是元代的歌剧,在当时十分流行,元后期,其创作中心逐步南移,与温州的南戏融合,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
杂剧五大名家和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还有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而关、白、马、郑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明清】
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
明清两代,诗词有人写,但更为出名的是小说,四大名著皆出自此时期。
四僧 禅意山水
01
诗文
明清一批搞传统文学的,集中在古文复古上。
庙堂派文章重雕饰粉琢的王世贞;
唐宋派学欧阳修、曾巩的归有光,
清中,桐城派的方苞、刘大櫆(kuí)、姚鼐(nài)也学唐宋八大家。
写高雅艺术的传统文人也不少,明代三才子杨慎、解缙和徐渭,还有刘基、宋濂、唐寅、张岱等;
明朝各种派别更是争论不休,从前、后七子到“唐宋派”和“公安派”。清朝的多情才子纳兰性德。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唐寅《落霞孤鹜》
02
小说
明清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最高,其中以明代为重,小说类型丰富,
讲史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
神魔小说有吴承恩的《西游记》;
世情小说有《金瓶梅》;
白话短篇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梦初的“二拍”。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罗贯中《三国演义》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施耐庵《水浒传》
心生,种种魔生;
心灭,种种魔灭。
菩萨,妖魔,皆属一念。
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吴承恩《西游记》
髡残 《人物图页》
清朝有两本小说最为出名,
蒲松龄的文言短篇集《聊斋志异》;
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长篇里还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清末的谴责小说发展也很好,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鄂的《老残游记》。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蒲松龄《聊斋志异》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周昉《簪花仕女图》
中国文学极简史,到此结束,那些一带而过的名字,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千年,拨开尘封历史的面纱,一言一句背后都是鲜活的故事,那是中国文学代代相传的锁扣。
你若喜欢,可任意打开一环,捧卷而读,掩卷而思,感受华夏千年的文字之美,文学之美。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书城”
编辑:苗苗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天下第一镖局走镖,江湖第一杀手组织劫镖,这趟镖保的是什么?
一
官道尽头,风卷起漫天尘土。道路两旁的刺桐林中泛起乳白色的薄雾,像流动的浆液漫出林子,在半空中搅合着风沙结成一片深灰的沙雾,把更远处的一架大山给罩了起来。隐约从山那边传来嘈杂的马蹄声,渐渐近了,从沙雾中走出一支镖队。当先一辆马车上高插着一面蓝色旗子,旗上用金线绣着一个“段”字。另一面则用银线绣着“镇远镖局”的青龙标识。
江湖上押镖有轻重二种走法,轻走指秘密上路,如此阵仗,一看就是重走。从一众镖师目光如炬,手不离刀的警觉上判断,想必走的不是物镖,便是客镖。
能够令素有天下第一镖局之称的镇远镖局走镖,必定不是等闲物事。那总镖头段丘豪乃大理段氏之后,自洪武十四年明军攻破大理后,段氏子孙便流落中原。到段丘豪这一代,他自恃武功高强,刀法炉火纯青,在沧州创立了镇远镖局,随着威名日盛,镖局逐渐在各地都有了分号。
此时,两个穿着镖局常服的精壮汉子,各骑着一匹健马在前面开道。中间一辆马车上罩着黄篷,车帘低垂着。篷车左面立着一个年约五旬的中年男子,国字脸,丹凤眼,下颔一绺美髯。外套海青长衫,领口和衣缘饰有黄色刺绣,腰上系一条黄色玉环宫绦。马鞍前挂着一柄云头刀,正是段丘豪的佩刃“星尘”。
车子右面则是一位身着冰蓝缎袍的青年,袍内露出银色镂空木槿花的镶边,头发以竹簪束起。此时温润如玉的脸上嘴角上扬,不若平时的板正模样。他伸手摸着马儿雪白的鬃毛说,舅父,这都走了快半日了,马儿都乏了。那白马亲热地低声嘶鸣着回应他。
正说话间,一支响箭挟着锐啸破空而来,叭的一声,落在了第一辆镖车前面的地上。
段丘豪大喝一声:“停车!”
驾车的弟子一收缰绳,一阵吁吁之声后,队伍全部停了下来。段丘豪环顾四周,左右是一片刺桐林,前后均是大山,正是盗匪出没之地。便吩咐道:“月生,看看是哪条线上的朋友,咱们镇远镖局不怕事,但也不能开罪了朋友,失了江湖礼数。”
那蓝袍青年正是段丘豪的外甥萧月生。因年幼失怙被段丘豪收养,自小便送到天龙寺学习一阳指,一年前才回段府走镖。那一阳指功夫属段氏家传绝学,名气虽大,其实不过是门强身健体的内功心法。除非能到达到四品境界,方能隔空点穴。但自一灯大师之后,段家日渐式微,已无人达此境界。
萧月生捡起响箭,神态恭谨地递给篷车旁侧的段丘豪:“舅父请看,这是无极门的血雾令!”
二
无极门!血雾令!所有人都攥紧了手中的家伙事。
单听这称呼,已让人不寒而栗。无极门是江湖中最神秘的暗杀组织,门规极严,那些响当当的杀手均出自无极门中。近年来,无极门和朝廷往来甚密,俨然成了朝廷的鹰犬。那血雾令便是无极门的标志,令出必行,一击必中。
众人心里不禁打鼓,能招来无极门的杀手,这趟镖到底保的是什么?!
刺桐林里突然传来一阵哒哒声,一个踩着木屐的男人从林子里踱出来。约莫四十来岁,脸色蜡黄,身材干枯瘦小,全身上下除了骨架子,大概找不出半斤净肉。手里拎着一把朴刀,腰间挂着一把金色的小算盘。
看到这个人,再联想到血雾令,空气便似冷却一般。即使最见多识广的镖师,也不禁胆战心惊。无他,这副模样打扮,十有八九是无极门中最负盛名的杀手公孙无良。
段丘豪颔首抱拳道:“在下镇远镖局段丘豪,途经贵地,斗胆向公孙兄借道!”
只听那人嗯了一声,道:“天下第一镖局的总镖头,星尘乾坤刀段丘豪,久仰了!”
段丘豪道:“好说,好说,那是江湖朋友的抬爱……”
公孙无良眯缝着小眼,看着那辆黄篷车道:“兄弟不善言词,就直奔主题吧,我和贵镖局没过节,诸位只留下黄篷车便可走了。”
段丘豪淡然一笑:“公孙兄说笑了,有道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镇远镖局行走江湖二十年载,还没做过弃镖逃走的糗事。”
突闻“嗤嗤”两道破空之声传来,最前头开道的两个镖师被斜飞而至的暗器击中,从马上摔落于地。
众人悚然一惊。萧月生急奔过去查看,只见两人颈部被柳叶飞刀划破,鲜血狂喷,已然没有活路了。段丘豪握紧了拳头,善用飞刀的人江湖中寥寥无几,而能够例不虚发的,仅一人而已。以前,无论多棘手的事,他都能够保持镇定。但这一次,他的手心却沁出了汗。
三
这个公孙无良已经极其难缠,再来一个善用飞刀做暗器的“飘萍客”宫九龄。今天这一战凶多吉少。
段丘豪朝林子里大喝道:“想不到飘萍客也成了无极门的走狗!你我往日井水不犯河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今日既开了杀戒,别怪我段丘豪翻脸不认人,就是血溅当场也得为死去的兄弟们讨回公道!”
江湖上有句话叫逢林莫入,林中的凶险谁都难以预测。但对别人的安危,段丘豪一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更何况还是自己镖局的弟兄。 他向萧月生使个眼色,双足一点,提刀下马,便向林子里掠去。
萧月生沉声向一众镖师道:“从此刻起,咱们已陷入了步步杀机的险地,须寸步不离镖车,我且去会一会这位公孙先生。”众镖师谨遵口谕,用最快的速度围拢成圈,将黄篷车护在中间。刀不离手,目不斜视。
萧月生向公孙无良颔首道:“晚辈贸然向前辈讨教一二。”遂跨步一跃,身悬空中,抽出缠在腰间的软剑,一蓬剑光势如密雨,泼洒而下。
公孙无良久历江湖,怎会将萧月生放在眼里,他力注右腕,朴刀舞起一片刀幕,激带起地面沙尘,硬封萧月生从上而下的凌厉攻势。
萧月生起如鹰隼凌霄,落如沉雷击地,软剑凝聚成一道寒光,与疾落的身势,合为一体,剑光电奔,急向刀影中点去。众人只觉眼前刀光剑影交错,转瞬间几十招已经过去。突然,软剑冲破刀幕,只听嗤地一声,公孙无良但觉肌肤一寒,衣袖已被长剑刺穿。
那公孙无良怎肯罢休,右手一拨腰间的算盘,激射出五枚算盘子,随着爆破声响起,四周弥漫起一片五彩烟雾。公孙无良在江湖上号称“霹雳子”,原来是算盘子里藏着玄机。
不好,毒烟!不知谁喊出一嗓子,并伴着“扑通”声响起。萧月生急忙屏住呼吸,疾奔到黄蓬车旁,只见守在蓬车四周的镖师已然晕倒在地。
迷雾中只见一把朴刀向黄篷车横劈而下,萧月生全力横剑拨开,那软剑与朴刀正面相接,火星四溅,只听“仓啷”一声,刀剑同时断裂。公孙无良见一击不中,腾空跃起,又是一把算盘子抛出,来势极快。萧月生匆忙里一个旋身,只听“砰”的一声炸开,右肩一阵剧痛,手一松,软剑落地。
公孙无良掌风再至,萧月生深吸一口气,左指点出,虚实莫测,声东击西、欲虚反实,动若江河,静如山岳,正是传说中的一阳指。公孙无良周身穴位被一阳指力所封,瘫倒在地。
四
萧月生掏出金创药敷到伤口上,又从公孙无良身上搜出“怯毒散”兑水让众镖师饮下。见无大碍,才指着公孙无良道,“杀手同镖师一样,都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但我们是保人,你们是夺命。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且放你一条生路,各自去吧。”
公孙无良叹道:“想不到一阳指重现江湖,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人,你天赋异禀,已能够开宗立派,何必蹚此浑水。”
“这不劳你费心!我就问你,无极门为何要追杀这趟客镖?”
“开弓哪有回头箭。你们保的客镖乃是无极门必杀之人,我不成,自会有更为阴毒狠辣的后招。今日我既落入你手里,回去也是死路一条!”
萧月生道:"我们不过是受人之托,将一名身染重疾的青年送往泉州,他姐姐是泉州首富田万三的妻子,听说海外有名医,打算从泉州出港送去南洋治疗。这样一个普通人为何会惹来无极门的追杀?”
公孙无良道:“你休要诳我。一个无名之辈何须你们天下第一镖局倾巢而出!这人是朝廷要犯,我劝你还是将他交给我回去复命。这样咱们都能全身而退!”
萧月生哂笑道:“无极门什么时候成了朝廷的鹰犬?朝廷钦犯自有西厂来捉拿,哪轮得上你们无极门的杀手来掺和?!”
公孙无良老脸一红,正欲辩解。不料数柄飞刀夹着劲风以各式角度向两人分头袭来。萧月生一声长吟,将半截软剑挥出,“叮叮叮”之声不绝于耳,已将袭来的飞刀尽数挡开。但公孙无良大穴被封,躺在一边动弹不得,那具干枯瘦小的身体被数柄飞刀插成了刺猬,蜡黄的脸上已是气息全无。
宫九龄的飞刀!那段丘豪呢?萧月生心里捏了一把冷汗。遂爆喝一声,“藏头露尾,暗器伤人,算什么好汉?”
此时从林子里走出来一个人。萧月生仔细打量那人一眼,年约四十出头,五官端正,身材魁梧,目光如炬,身着一件普通的青布衫,手持一根铜杖,背着一顶范阳笠,却没戴上。
“世人谓我飘萍客,我惯飘零自从容。在下当然不是什么英雄好汉,只不过是杀人之王,无极门主宫九龄!”
五
萧月生吃了一惊,无极门主行踪诡秘,想不到竟然是“飘萍客”宫九龄。此人胆敢肆无忌惮说出这个秘密,想必在他眼里,镇远镖局的人已经和死人无异。也只有死人,才能保住秘密。
宫九龄笑道:“一个小小的镇远镖局,便想要挽回朝堂败局,岂不是螳臂挡车?”他说话时脸上还带着笑意,可一种无形的杀气却已经弥漫在四周。说话间他身形疾徐进退,手中的铜杖刁拿锁扣,倏前倏后,忽进忽退,一众镖师不过几招便被他诡谲的杖法震飞,纷纷受伤倒地。
突闻林中啸声传来,那声音恍如伤禽怒啸,夜枭悲鸣,尖锐刺耳。红艳艳的刺桐花被声波所激,洒下一片花雨。凝神横剑而立的萧月生心头一喜,这正是段丘豪的绝技“天龙八音”。 那啸声愈来愈近,转瞬已至眼前。
段丘豪的星尘乾坤刀闪电般劈出,口中喝道:“宫九龄,你既然甘愿当朝廷鹰犬,今日我便为死去的镖局弟兄报仇!”两人旋即交手,虽只几招,但每一招之后,无不紧随着奇绝凌厉的攻势,端地是棋逢敌手。
“段丘豪,你这老不死的糊涂蛋!当年,他的祖父派沐英灭我大理国,屠杀国民,毁我国祚,驱我段氏,奴我族人,这才不过短短的二十年,你就忘了大理国耻吗?你明知道他是谁,还偏要这样舍命救他?”
段丘豪怒道:“国仇事小,苍生为大!”
“咱们大理段氏怎么会有你这样一个是非不分,好歹不识的蠢人呢?你这样做,百年之后有何颜面去见我段氏列祖列宗!你妹子全家也是受害者,看看你外甥,刚出生不久就成了孤儿,你不为他报仇便罢了,反而助纣为虐!”那宫九龄明显是故意激怒段丘豪。他内力精深,杖法亦甚惊人。乘着段丘豪心绪波动、片刻失神的功夫,杖影如山,挟着阵阵破空的呼啸之声向段丘豪直攻过去。
“舅父小心!”萧月生话音未落,段丘豪已被杖风扫中。吃这一甩之势,人如脱线风筝一般,身子疾落在一丈之外的地上,震得沙土横飞。
萧月生急奔过去,段丘豪经脉受损,气海翻腾,呕出一口血来。
六
段丘豪定定地看着他的外甥,费力地抓住了他的手腕。“月生!你想知道我们这趟客镖保的人是谁吗?”
黄篷车帘子突然掀开,走出一个脸色苍白如纸,形销骨立的青年。他发白的嘴唇抿着,神态里却分明有着一种倨傲。这身病骨和明澈的眼神组成一个奇怪的组合,仿佛上苍把高贵和破败都矛盾地凸显在一个人身上。那眼中,充盈着愁思满怀无法尽诉之苦。连宫九龄都呆愣了片刻,忘了自己杀手之王的使命。
青年走到段丘豪和萧月生旁边,躬身道:“有劳了!皇叔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绝不会放过我,你们的恩情,我朱允炆来世再报。生死有命,不足挂齿。怪我无能,让天下子民遭受数年战火,我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间。”他悲愤地捡起地上的一柄剑,便要引颈自戕。
突然,他举起的剑不偏不倚被另一柄断剑撞飞,断剑的主人正是萧月生。
“我对谁是谁不感兴趣,我们只管送镖。镇远镖局重德守讲道义,既然受人之托,便会忠人之事。”萧月生瞧了一眼倒地的朱允炆,语气淡淡地说。
他将舅父扶坐到一棵刺桐树下。转头对宫九龄道,“段前辈,若是大理国还在,兴许我还要尊称你一声皇上。但如今物是人非,你既然成了杀手头子,免不了我要为段氏清理门户了。”
宫九龄呸道:“你这狂妄小儿,不为父母报仇的懦夫,反而在这里坏我好事!”
“俗话说得好,父债子偿!即便要报仇,也该找当今天子朱棣去。你不找儿子,却找孙子报仇,这是何道理?明惠宗无辜,只是一个施行仁政的好皇帝。我在天龙寺布施,到中原游历,所听所讲都是他的仁义。段前辈,前尘旧事不必再提,惟愿天下安康便好。冤冤相报何时能了?”
宫九龄冷笑道:“如果我执意要杀他呢?”
萧月生淡淡回道:“在下愿意一命换一命。”
宫九龄嗤笑道:“那我们何必多费口舌?”
萧月生一抱拳:“请!”
七
段丘豪喘气咬牙将自己的星尘乾坤刀扔给萧月生,道:“我段氏儿郎,忠肝义胆,行侠仗义,即便战死,也绝不做背信弃义的事。”
宫九龄高举铜杖:“知道我为什么选择铜杖作为武器?因为这是权力的象征!我招贤纳士,暗中谋略,不过是为了光复我大理江山社稷。与大明朝廷联手,只是权宜之计。我七岁进天龙寺学艺,二十七岁已经身经百战,到如今已过不惑之年。"萧月生只静静地听着。
宫九龄又道:“这十几年来,我除了寻思报仇复国以外,一直在寻找一个可堪匹敌的对手。咱们同出一门。也许,你就是我要找的对手。”
萧月生道:“既然如此,那你应该死而无憾了。”
宫九龄狂笑道:“不错,不错,的确死亦无憾了,但绝不是我。”
萧月生冷冷道:“那也未必!”
两人瞬间跃起,一道蓝影,一道青影,在半空中相遇,“叮”的一声,两道人影青蓝相间,瞧不出谁是谁,转瞬百招已过。宫九龄落到地上时,胸前的青衫被裂开一道口子。两人乍一分开,再度跃起,这次两人各自使出一阳指法。萧月生的一阳指罩住对方的三十六处大穴,指力激荡无匹。不多时,宫九龄的青衫已经被汗水湿透,嘴角也浸出了鲜血。
萧月生受伤更重,宫九龄铜杖上的劲力已将他震得血气翻腾,喉头一阵阵发甜。他清楚知道自己已受了极重的内伤,如果将喉中鲜血喷出,那必定会气散劲消。遂强自将血逼回腹中,淡然道,“段前辈的功夫也不过如此!”
宫九龄怔怔地望着胸前衣衫上的口子和泰然自若的萧月生。也许再多近两寸,自己就要血溅当场。他万没想到,自己足以开山裂碑的内力,萧月生竟然接下了。断然想不到萧月生的一阳指已练到了第四重,能于极远处凌空点穴,达到了“轻舒铁臂似雷霆,伏如处女瞥如鸿”的境界。与少林拈花指和无相劫指不相上下。自己几十点年的功力还不如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宫九龄心中黯然,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其实萧月生已是强弩之末,如果宫九龄再度出手,便会一招制胜。可是宫九龄不敢。
一个枭雄总是以保全自己为准则,他还有光复大理的宏愿,他还有无极门的浩大财富...没有把握的事,决计不能做。想到这里,宫九龄一声长啸,人迅速退入林中。
萧月生看着舅父被朱允炆扶起来,看着受伤的镖师站起来,轻轻吁了一口气,软软地倒在了地上......
此时,夕阳微弱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蝉翼般的光彩。趁着天色未晚,众人将萧月生和朱允炆安顿到两驾镖车内,打点好随行物件,朝着既定的方向策马启行。
那道孤绝的身影骑马走在最前头,落日余晖,将他的背影拉出长长的影子。
江湖华发,天涯倦客,山河无尽,万里初心。
未来的路,中途的凶险曲折无人知晓。也许,行行路远,再无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