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俄罗斯不惧怕美西方的石油限价令底气从何而来95英镑是多少人民币
12月5号,横跨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上依旧车水马龙。这座位于土耳其重镇伊斯坦布尔大桥自建成伊始便是欧洲最重要的桥梁之一,每天有数以万计的车辆,由此从一个大洲驶向另一个大洲。然而,这天在大桥附近海域却出现了与桥上截然不同的景象。当天,约有19艘原油油轮在连通黑海与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附近抛锚。据船舶经纪人透露,有的船只自11月29号便在此等待,什么时候才能通过不得而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12月5号,欧盟委员会发出的一纸“限价令”给出了答案。
当天,据欧盟委员会官网消息,欧盟各国对俄罗斯海运原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正式生效。除了欧盟国家,七国集团成员国和澳大利亚也同样实施该限价令。根据这一限价令,第三方国家如果购买俄罗斯海运原油的价格,控制在60美元以下,他们便可以获得欧盟运营商提供的运输、保险和融资等相关服务。反之,这些关键的海上服务将被禁止。而挡住土耳其海域19艘游轮前路的正是这其中的保险禁令。土耳其方面明确表示,所有航行在其海域内的船只,只有提供新的全额保险证明才会放行。
保险是海运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事保险也是有历史记载最早的商业保险形式之一。而作为海运贸易中危险性最高、潜在损失最大的海上能源运输,如果没有合格的保险公司承保,大型船只想要通过一些国际交通要道或者进入繁忙的国际港口都是不现实的。对此,不少石油交易员和船东表示,保险禁令或许是欧盟能伤害俄罗斯经济的最严厉金融武器之一,十年前保险禁令对伊朗石油的影响,这很可能会让俄罗斯的石油贸易走上同样的道路。十年前,西方国家就曾禁止保险公司为伊朗的石油运输提供保险,并对帮助伊朗规避制裁的第三方实施二级制裁,导致伊朗的石油出口断崖式下跌。在当时,这也被认为是迫使伊朗重回核协议谈判桌的一大筹码。
既然这么不希望俄罗斯的石油外运,那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地推出“限价令”,而不是直接实施禁令呢?其实美西方国家也不是不想。就在拜登宣布对俄罗斯石油的禁令后,英国也迅速跟进,在同一天宣布计划将在2022年底前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相应石油产品,欧盟则有所保留。5月4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针对俄罗斯的第六套制裁将很快推出。其中包括六个月内逐步削减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
相比政客咄咄逼人的表态,民众则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三月,为了抗议燃油价格上涨,西班牙全国小型公路货运企业和个体卡车司机发起无限期罢工。不仅西班牙、德国、法国也出现了抗议燃料价格过高的游行活动。受能源涨价影响,其他商品价格也明显上涨,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让他们倍感压力。在英国,最高时平均汽油价格更是达到了每升1.73英镑,普通车辆加满一箱无铅汽油的价格已经超过了95英镑,约合人民币800元,加满一箱柴油则需要超过100英镑。
欧洲近四分之一的石油需要从俄罗斯进口,油价的节节攀高令民众叫苦不迭,但俄罗斯似乎并未受到什么影响。西方制裁虽然使得俄罗斯的原油生产和销售受阻,但油价的上涨以及印度等国家陆续出现在俄石油的大买主名单上,石油出口每月仍可以为俄罗斯带来约200亿美元的收入。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在十月份虽收缩至173亿美元,但依旧高于战事爆发前的水平。这样的尴尬局面,让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制定一个对俄罗斯制裁的新方案,既要能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供给充足,又能减少俄罗斯石油收入。于是精心设计后,这道将红线卡在60美元的限价令应运而生。
作为全球三大石油出口国之一的俄罗斯,似乎并没有把西方精心策划的限价当回事,在这场石油限价的明争暗斗中,对于美西方的能源制裁,俄罗斯方面始终保持着强硬态度。早在今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参加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体会议时就表示,如果有悖于自身利益,俄罗斯将不对外出口任何东西。
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年度数据来看,2021年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为每日961.9万桶,占全球原油产量的13.8%;2021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为每日430万桶,占总产量的45%。也就是说,俄罗斯有将近一半的原油会出口到世界各地。那么,为什么俄罗斯没把美西方的石油限价令当回事呢?
除了限价令的价格可以接受之外,俄罗斯的原油成本优势也不能忽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俄罗斯原油生产的全部成本盈亏平衡价格接近每桶30至50美元。这意味着七国集团既定的价格上限不会妨碍俄罗斯原油生产商的盈利。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欧盟最终设限的金额十分不满,并称俄罗斯依然有钱可赚,这并没有严重到损害俄罗斯经济。此外,俄罗斯也在调整能源出口方向以应对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东移南下的步伐加快,与亚洲及金砖国家的合作关系也在加强。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自五月以来,俄罗斯向西方国家输送的石油每天减少220万桶,而其中的2/3已转移至印度、土耳其等亚洲和中东国家。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俄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
12月5号,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访问印度。她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说服印度加入西方对俄石油限价的行列。不过,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同贝尔伯克会谈后表示,出于对自身能源需求的考量,印度将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苏杰生特别提醒到,实际上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远比印度多得多!
12月4号,以沙特、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加”在最新会议上宣布,决定维持此前设定的每日减产200万桶的决定。美西方国家一直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不过很显然,在石油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欧佩克加”为了维护自己产油国的利益,不会改变自己的减产决定。
美国试图将大宗商品价格用作地缘政治斗争的手段。显然,沙特和欧佩克不愿随之起舞。因为就目前来说,西方国家的石油限价令对俄罗斯有多大影响暂无定论,但是对美国的欧洲盟友的伤害却是有目共睹。
一些欧洲国家对石油限价令反应冷淡,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12月3号表示,欧盟应该意识到设立油价“天花板”这种措施将有损欧洲的经济,匈牙利已经争取到“赦免”,因此不会执行“限价令”。欧盟成员国利益诉求、财政实力受能源危机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勉强达成了最终价格上限并不能弥合欧盟内部的分歧。但有一个国家正在大发横财!
据大宗商品机构开普勒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十个月,美国液化天然气总出口量比2021年同期增长近11%,其中对欧洲的出口量飙升近百分之一百五十。美国已经成为欧洲供气最多的国家。如今正面临寒冬,欧洲人愈发意识到,美国还是那个自私的美国。
眼下的这场能源危机却有一个难解的症结,正如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所说,“欧洲领导人以自杀的方式切断了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幕后的煽动者正是美国。” 这不禁让人想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的一句话“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