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保险101寿险是给别人买的有必要吗人寿保险教育基金保险
大家好,欢迎来到
万保资讯
。
上一期我们分享了身故受益人的知识和几个真实案例。
有人就开玩笑说,自己死后理赔款都是留给别人的,保险还有必要买吗?
这位朋友可能有所不知,保险本来就不是给自己买的。
故事还要从200多年前的苏格兰开始讲起。
01. 教会发明了人寿保险
1744年,苏格兰长老会遇上大麻烦。
因为每年都有牧师离世,留下的孤儿寡母越来越多,教会快要没钱继续抚养她们。
但教会又不忍心抛弃这些可怜的女人和孩子,决心要找出解决办法。
于是两位长老想到募集一笔钱,每当有牧师去世,就用这笔钱资助他的遗孀和孩子。
钱用于帮助离世牧师的家属,最愿意出资的当然是在生的牧师,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需要帮助的是不是自己。
牧师只要每年交钱,就不用担心自己离世后老婆和孩子失去生活来源。
这笔钱命名为
苏格兰遗孀基金
,亦是最早的人寿保险。
牧师是投保人和被保人,遗孀和孩子是受益人。
时至今日,苏格兰遗孀基金(Scottish Widows PLC)早已经不只保障教会的牧师,她已发展为欧洲知名的保险公司,服务万千普罗大众。
虽然在国内我们买不到这家公司的产品,但寿险是每家大型保险公司都必须有的险种,适合大多数人。
但是寿险又分几种呢?究竟我应该买哪一种呢?
02. 定期和终身寿险,谁更适合我?
寿险一般分为定期、两全和终身三种,不管是意外还是疾病所致,只要死亡就可获得赔偿。
定期和两全寿险都有固定的保险期,比如20年、30年、至60岁或70岁。
定期寿险是消费型产品,保单到期没有任何返还,杠杆最高。
两全寿险到期返保费,少数产品甚至返保额,属于返还型险种,杠杆较低,很少单独售卖。
终身寿险没有固定保险期限,一直保到被保人身故为止。
由于人终归一死,因此买终身寿险是100%可以获得保额理赔,属于储蓄型保险。
在保额固定的终身寿险之上,近年又推出存钱能力更强的增额终身寿,长期复利收益率接近3.5%。
那么以上三种寿险,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个人建议主要看自家的负债情况,负债越多,就越需要买高杠杆的产品。
比如身背100万房贷,上有老下有小,这时候定期寿险肯定是不二之选。
债务不多可以考虑买终身寿险,虽然杠杆低一点,但保证能拿到赔款,钱肯定不会“白交”。
零债务的家庭甚至不需要任何杠杆,建议直接购买增额终身寿,锁定接近3.5%的复利收益,集中资金长期增值。
知道自己适合买哪种寿险后,又应该如何合理配置保额、保险期和交费期呢?
03. 如何科学配置寿险?
这方面终身寿险就比较简单,因为主要购买目的是存钱,所以买多少都无所谓,自己喜欢就行。
但买定期寿险是为了覆盖家庭债务和责任,配置就不能随随便便。
比如小王夫妇有一笔20年期的房贷80万,另外还有1个5岁的女儿,估算抚养成人还需要花费120万。
房贷与抚养孩子的责任现值合共200万,预计需要共同承担20年。
假定王先生工资1万元,老婆7000元,两人均为30岁。
两人都需要购买定期寿险,以防对方遭遇不测,自己一个人没法还贷和抚养孩子。
王先生的收入约占家庭收入的60%,因此应该买120万保额的定寿,老婆买80万,互为受益人。
由于还贷期为20年,所以保险期最好也设置为20年,为了提高期初的杠杆率,交费期同样设为20年。
以某款定寿产品为例,以上配置王先生每年保费只需1752元,老婆更加仅有528元。
两夫妻合共每年2280元仅占家庭收入的1%,就成功撬动200万保额。
既没有交费压力,又把英年早逝的财务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就是科学的寿险配置。
04. 结语
留爱不留债,寿险就是要为所爱的人而买。
连200多年前的牧师都知道,信仰不能当饭吃。
遇上困难更不能指望别人的无私捐助,唯有靠科学的计算和法律的约束,人寿保险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200年后受过高等教育的你,难道还会认为寿险没必要买吗?
好啦,关于“寿险要不要买”的话题,今天就聊到这里。
有疑问,欢迎评论或私信交流。
关注我,了解更多广州本地的保险资讯。
谢谢大家!
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