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余额宝的“替代品”要凉了!银保监会已正式出手-基金宝产品
都在关注银保监会对马上消费金融的通报批评,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银保监会针对“闲钱理财”又有了新动作,
这次瞄准的是“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像在我们生活中,往往需要一部分的活钱,用来作为日常开销或者应急准备金。所谓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就是为了让这部分钱又能有收益,又能具备灵活性。
说到这里大家马上就想到了余额宝,其实现金类理财产品就是银行们用来“对抗”余额宝的产物,所以各方面与余额宝很像。
但是随着余额宝越来越“不香”,现金类理财产品便开始逐步替代余额宝,成为闲钱的理财工具。
举个例子,由招商银行代销的“兴银添利宝C”(产品仅作示例,无利益相关,也不作产品推荐),各方面和余额宝都很像,比如:
流动性都很高,可以随时申赎(有的产品甚至支持数万元的单天赎回,而余额宝仅为1万);
安全性都相对较高,显示的风险等级均为R1;
门槛也很低,1元起购且免首次临柜面签。
但是!收益却高出余额宝一大截!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为2.1%出头,而“兴银添利宝C”的七日年化则为3.25%,足足高出了1个百分点有余!
然而,诸如此类“实惠”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却将迎来银保监会的大力整改。整改方向银保监会也说的很清楚:整体上与货币市场基金等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保持一致。
意思就是说,目前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管的还是太松了,接下来监管要向“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市场基金看齐。
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条,便是要规范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
当前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年化之所以能高出余额宝这么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发售这类产品的银行或理财公司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可能会投资一些风险较高、流动性较低的资产来提高产品的收益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现金管理类产品最初追求安全的大前提。
所以这次银保监会就特别强调了
现金管理类产品不得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1、股票;2、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3、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4、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5、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禁止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而整改导致的趋势就是,
未来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将逐步向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靠拢。
当然,之所以强调“逐步”,是因为银保监会还给出了一个较明确的时间点——2022年底。
意思就是说,在《通知》后新发行的产品,都得按新规定来,至于已经存在的老产品,可以在2022年底前逐步完成整改,这么做也是为了能够平稳过度,不至于让收益一下子波动太大。
所以目前还持有这类产品的,短期内不用太担心,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得寻找新的闲钱理财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