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余额宝缩水近两成,千亿资金流向何方?-余额宝有多少资金
昨天,天弘基金发布了余额宝2021年第二季度报告。
数据显示,
截至二季度末,天弘余额宝的最新规模为 7808.09 亿元,相比第一季度的 9724.15 亿元,环比减少 19.7%,且创下近五年来新低。
而2020 年的四个季度末,天弘余额宝的规模分别为 1.26 万亿元,1.22 万亿元、1.19 万亿元、1.2 万亿元。到了2021年,余额宝规模首次跌破1万亿规模。
成立8年时间,作为国民级货币基金的余额宝,规模为何急剧下滑?流出的钱都去哪了?
首先,规模下滑的直接原因,就是收益率越来越低了。
余额宝诞生于2013年6月,凭借平台优势,和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用户,2014年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达到峰值,超过6%,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4%左右。但近几年余额宝的收益率却在不断下滑,目前仅有2%左右,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
至于余额宝收益率为什么这么低,这就涉及到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和货币政策了。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的界定,货币基金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包括银行存款、债券回购、央行票据等。可以看出,这些货币市场工具,本质上都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当货币政策宽松时,银行利率下降,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随之下降;反之,当货币政策收紧时,银行利率上升,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随之提升。
到了2015年,为了刺激经济,央行连续降了5次息,之后一直维持着低利率状态,固定收益类资产,比如银行存款和国债,收益率自然就一路走低。因为钱都流入了房产、股市等权益类资产,2015年房价的上涨,上证指数历史性地突破5000点,这都能说明问题。
还有间接原因,则是随着国内权益类投资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股票、权益类基金等投资理财方式,国民风险偏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有人可能会认为,余额宝规模下降,原因可能是大家把钱存到银行了。当然存在这种情况,但总体来看肯定不是主流。西南财经大学2020年报告显示,中国家庭的存款意愿指数从一季度的111.1降到了二季度的102.7,很多人不再将储蓄作为财富管理的首选。
说完了余额宝规模下滑的原因后,我们再来看看
从余额宝流出的钱去了哪里?
有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数据显示,2020年基金全年新增规模超过3万亿元,总规模达到18万亿元,创下5年来新高。根据choice数据,今年上半年,A股新增投资者已达1083.99万人,同比增长12.44%;截止6月期末投资者数量高达1.89亿。
当然,除了股市和基金,还有很多钱可能被拿去买房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7.3万亿,比2019年增长了8.7%。
总结一下,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低利率,让余额宝投资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回报率不断走低,部分居民转而选择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资产,最终导致余额宝基金规模的一路下滑。而从余额宝流出的钱最终主要有三个去处,分别是股市、基金和房产。
无论各类资产的收益率如何变化,将所有钱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都是不可取的。
虽然权益类资产和房产收益往往比余额宝要高很多,但这是建立在承担风险的前提下的。余额宝作为一款货币基金,优点是风险低,流动性好,功能类似活期存款,但是收益低,可以作为我们的现金储备;而股市和基金的收益率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在有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比如20%,投入到这类资产中,当然,非专业投资者我们不建议买股票,基金也要挑着买;另外,房产则比较特别,既有使用属性,也有投资属性,如果想投资买房,也要控制其在家庭资产中的比例,比重一般不要超过55%。
余额宝规模的下滑,是居民储蓄向投资方向转移的侧面反映,而这又是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当然,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只要看一下我们国家近些年的各项政策的引导方向就能明白了。
我们在配置资产的时候,也需要弄清楚变化背后的逻辑,这样才能及时合理调整自己的资产,控制风险,保障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整理的家庭资产配置指南一直在定期更新的原因,因为理财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趋势不断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