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余额宝诞生:国民理财意识的萌芽-爱基金理财宝
今天提起当年风靡全国的现象级理财基金“余额宝”,大部分人应该只知道它是由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诞生的一款理财产品,却少有人能说出它背后的故事。
2013年2月的时候,支付宝团队的年度战略会在杭州西溪宾馆举行,老板马云的到来让大家非常意外。马老师现场强调了“打造更加开放透明的金融生态,不要仅仅着眼于支付业务”的初衷,同时在结尾留下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你们尽管去做,我们做的事情是为了客户利益,如果要坐牢,我去。”
当年的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4天后《新闻联播》对这件事的介绍让业内人士将此视作金融科技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我也是读完了这个章节的内容,才知道原来余额宝的设计初衷其实并不是做一个理财产品,而是一个充值工具,它其实是服务于提高用户当时的移动支付成功率。
从09年天猫推出双11到2012年,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功能一直在疲于应付大促期间超高额并发的支付需求。当时支付宝必须要通过银行系统才能进行转账,而银行并不会因为单一企业的特定活动就去贸然升级整个业务系统,所以到了大促经常出现支付失败的情况出现,支付宝团队苦不堪言。
所以当时支付宝团队只能用小额红包的方式诱导用户提前把钱存到支付宝里,便于大促期间可以直接进行支付。但问题是,长期让用户把钱放在你的池子里又不给人家利息,这是违背人性的,自然不能长久。同时,蚂蚁金服的团队还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越穷的人,对自己财富的流动性要求越高,但流动性越高你的理财收益率就会越低,参考银行定期和活期存款的利率比较。于是,一个假设就出来了:如果能让财富少的人同时有不错的理财收益,那岂不是可以获得难以估量的用户群体?
于是余额宝的设计理念就被确定了下来:既要能解决用户能灵活使用资金的问题,还要能带来较高且确定的收益。相当于你在银行存了活期,却能拿到定期的收益,那你自然就愿意把存款源源不断地放在支付宝里了。
当时还没有一种货币基金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是允许1元起步来购买——主流理财产品都是5万元起步;2是即时赎回——一般的基金赎回都要3天左右;3是打通用户在自己这里存钱和消费的两个场景。
余额宝能够成功实现这3点,靠的是当时的支付宝技术团队入驻合作方天弘基金后,不分日夜的对天弘基金整体技术架构进行升级,依靠阿里云极强的弹性,在大规模使用之时可以稳定支撑,在小规模运行时成本也不是问题。再加上有着淘宝海量用户的消费数据作为依据,支付宝可以对资金的流动性和增值性做提前预测和资源分配。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是开启了国人互联网理财的大门,也让不少在校生或年轻人的投资意识开始觉醒。可以说,余额宝正是“普惠金融”这个词的典型代表,在激活了金融行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推动了市场利率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