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医药硬科技投融资火爆,今年这些机构在该领域加大了投入-广发信德医疗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每天了解一点创业投资
作者:许梦翘
来源:IT桔子(itjuzi521)
几年前移动互联网创业投资正热的时候有一个忘了叫什么名字的医药投资人说,医药的投资是孤独的。我想这种孤独除了投资本身的艰辛之外,还在于医药这种高风险、回本慢、看不懂技术的领域与当时浮躁的创投圈的格格不入。
几年后创投圈也在转变,硬科技投资逐渐变多。今年疫情之后,生物技术、制药、医疗器械这些医疗硬科技赛道更是成为了大多数投资机构想投资的方向。在这些赛道的带动下,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占全行业融资的比重已经激增到 17.2%。
我们通过 IT 桔子收录的融资信息看到,除了启明创投、凯泰资本、礼来亚洲基金等专注于医疗投资的机构,以及红杉资本中国、IDG 资本这些老牌投资机构,在医疗健康领域尤其是医疗硬科技领域出现了一些相对较新的面孔,在今年不到 5 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多笔交易。
倚锋资本
倚锋资本成立于 2007 年,于 2012 年该机构将投资方向转向生物医药产业。其投资团队由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一流名校生物医药类专业博士领军,多年来倚锋投资了迈瑞医疗、微芯生物、前沿生物、亚盛医药、普门科技、Apexigen 和 Centrexion 等二十余家境内外优质企业。
根据公开的投融资信息,倚锋资本今年共完成了对 7 家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集中在生物技术和制药以及医疗器械领域。倚锋资本创始人、董事长朱晋桥曾在去年表示,未来倚锋资本将在细胞治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创新性医疗技术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广发信德
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广发信德)成立于 2008 年 12 月,是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私募基金子公司。截止 2019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人民币 270 亿元,累计投资股权投资项目超过 250 个,其中超过 90 个项目已实现全部/部分退出或实现流动性,近 50 个项目通过 IPO 和上市公司并购等方式实现资本化。目前,公司已募集管理基金超过 30 支,涵盖医疗健康、消费升级、工业创新升级、TMT 等多个领域,覆盖 PE 投资、VC 投资、并购投资及夹层投资等多个范畴。
广发信德于 2016 年与美国生命科学风险投资公司 Bay City Capital 共同成立了生命科学股权投资基金--广发信德 Bay City Capital 国际生命科学基金后,开始关注生物技术与制药领域投资。2020 年,广发信德投资的四家公司分布在医疗机构、医疗保健服务、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
华大共赢
华大共赢成立于 2016 年,由华大基因联合活跃在亚太及中国大陆地区的生命健康领域顶尖投资团队发起设立。华大共赢围绕生命科学、医疗健康创业领域,进行生态链投资布局,重点关注生物农业、精准医疗、体外诊断、高值耗材等精准营养、生物技术、农业产业、医疗服务、医疗大数据等领域。
2018 年 2 月 7 日,华大共赢生命健康一号基金正式创立,基金专注于生物科技投资。华大基因主管合伙人刘宇曾表示,投资生物科技需要深入到产业端,不仅是「研究驱动」,也要「研发驱动」,需要两者结合来保证机构的前瞻性和研究深度。
鲁信创投
鲁信创投是 A 股首个上市的创投机构,其前身为「四砂股份」主要以磨具、磨料制造为主。2010 年,鲁信创投通过向控股股东鲁信集团定向发行股份,收购鲁信集团持有的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100% 股权,借壳上市。
根据 2019 年鲁信创投财报,截至 2019 年末,该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出资设立的基金及投资平台共 42 个,总认缴规模 155.75 亿元,到位资金规模 106.28 亿元,涉及产业投资基金、区域投资基金、专业投资基金、平台投资基金等多种门类。其鲁信创投的投资领域集中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鲁信创投自 2014 年 6 月成立一支生物制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起,其在医疗健康尤其是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不断加码。根据 IT 桔子收集到的公开资料,鲁信创投 2019 年 10 月起至今锁公开的投资项目全部为医疗健康领域企业,今年投资的四家公司三家为生物技术与制药领域企业。
飞凡数联—飞凡创投
飞凡创投是数字中国联合会联合发起设立的基金,资金来自于腾讯集团、深圳市母基金和数字中国联合会。基金管理团队累计超过 40 年投资经验,兼具成功的投资与创业经验。基金主要投资高科技、消费升级、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项目。
飞凡创投合伙人之一吴鹰先生被誉为「小灵通之父」,是纳斯达克上市企业 UT 斯达康创始人,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另两位合伙人也分别在电子芯片领域从业和 TMT、大消费领域的投资拥有丰富的经验。这样一个互联网与科技电子领域背景浓厚的基金今年已在生物技术与制药领域进行了三起投资,可见现阶段国内该领域投资人的投资意愿之强烈。
国调基金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以下简称:国调基金)于 2017 年 9 月,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单位诚通集团携手邮储银行、招商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石化集团、神华集团、中移动集团、中车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和金融街集团共同发起设立。
国调基金采用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基金总规模为 3500 亿元, 注册资本金为 1310 亿元,是目前全球第二、国内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主要承担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等重任,重点支持中央企业及国有骨干企业产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专业化整合、国际化经营等项目,是服务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央企业及国有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投资平台。其重点投向包括四个方面,包括战略投资领域、转型升级领域、并购重组领域及资产经营领域等。
因此国调基金与国家战略高度一致,2019 年来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我国较为薄弱的高端医疗制造领域进行了大幅投入。国调基金先后两次投资沛嘉医疗,今年 5 月,国调基金作为战略基石投资人参与的沛嘉医疗港股首次公开发行,最终获配 10,092,000 股,占港股发行总量的 6.62%,成为本次发行获配额度最大的基石投资人和领投机构。
近年来我国从多角度刺激我国创新医疗研发,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逐渐迎来技术转化奇点。科创板的开放也令研发型的医疗企业创造了更好的资本环境,极大程度的吸引了资本的投入,医药硬科技创业投资正迎来最好的时代。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需要保证专业度、研究驱动、认真辨别、切勿跟风。
* 如需
转载
,请于文末留言板说明转载公众号的名称和 ID。
▶天使投资人雷军——40+次投资,超过 80% 进入下一轮,乐于「投一笔小钱支持朋友创业」
▶滴滴抢食货运市场,与 58 终有一战
▶多鲸资本葛文伟:华为和阿里有机会教育突围
▶从「不做股权投资」到现在频繁出手——「风险投资」能帮华为抵抗多少风险?
▶你手中的独角兽三年没有新融资,忐忑不?
▶2020年Q1投资报告:仅634起投资,同比下降44.5%;生物制药受疫情利好显著 | IT桔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