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医药行业之博腾股份研究报告:CGT开启增长新动力-博腾制药上海研发中心有多少人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伍云飞、方程嫣)
博腾股份:端到端综合制药服务平台
博腾股份成立于 2005 年,主要为创新药企业提供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CDMO)。经 过 16 余年的发展和积累,已成长为为全球客户提供化学药(包括中间体、原料药、制 剂)和细胞基因治疗定制研发及生产的端到端综合制药服务平台。
复盘公司 16 余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
1)2009-2014 年,背靠强生大力发展 CMO 业务。2009 年,公司与强生建立了长期战 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强生的两大品种地瑞拉韦、他喷他多进行持续的工艺优化,有效提 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2010-2012 年,来自强生的收入占其总营收的比重分别达 到 63.3%、62.8%、66.0%。
2)2014-2017 年,“大客户+”战略遭遇瓶颈。此阶段公司已形成强生、GSK、吉利德 三大核心客户的战略模式。然而,客户集中度较高所隐含的问题也接踵而来:2017 年, 核心客户产品终端需求减少,导致公司营收出现大幅波动。公司开始提出“3+5+N”1战 略以降低客户集中度。
3)2017 年至今,打造端到端 CDMO 服务平台。经过四年深度战略转型升级,公司已 形成 CRO+CDMO 一体化服务平台,公司的客户结构、业务广度和纵深均得到了有效 优化。公司致力于打造“端到端”的商业模式,满足客户一站式服务需求。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居年丰、陶荣、张和兵(三人为一致行动人),三人合计持有公司 26.6% 股权。
战略转型,逆境中的涅槃
复盘博腾历史股价,公司股价低点出现在 2018 年,表明市场对于公司客户结构的担忧。 针对客户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公司快速提出“3+5+N”战略,从专注大客户到头尾客 户共同推进,有效降低客户集中度,深化战略客户合作。
客户集中度降低,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在公司“3+5+N”战略推动下,客户数量及客 户项目数迎来爆发式增长。2017-2020 年,公司客户数量从 97 个增长至 215 个,增长 122%,项目数量从 128 个增至 359 个,增长 180%。长尾客户持续发力带动公司客户 集中度大幅降低。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从 2017 年的 68%快速下降至 2020 年的 43%。
深化合作,向附加值较高的原料药(API)延伸。在持续拓展客户的基础下,公司与药 企的合作不断向价值量更高、客户粘性更强的 API 延伸。2020 年,公司已有 92 个原料 药产品,贡献 1.9 亿元收入。更值得强调的是,公司于 2020 年拿到强生创新药产品地 瑞拉韦的 API 商业化订单,实现了创新药品种从中间体到 API 的重大突破。
注重人才,激励明确
CDMO 行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高壁垒行业,公司的长期稳定发 展离不开人才团队。2017-2020 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 253 人增长至 599 人 (CAGR=33%),研发人员占比从 14%提升至 23%。在人员大幅增长的同时,高端人 才占比也在持续提升,公司硕士比重已从 2017 年的 12%提升至 2020 年的 20%。
常态化激励是公司人才战略下的重要机制。自 2019 年起,公司已三次向中高层管理人 员及核心业务技术骨干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持续贯彻公司“以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
深耕小分子 CDMO,迎来黄金发展期
公司已建立涵盖“原料药 CDMO”、“制剂 CDMO”、“基因细胞治疗 CDMO”三大业务 板块,能够为客户提供从临床前开发到临床试验再到上市等药物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定制 研发和生产服务。基于稳定的质量体系,一体化业务布局,我们认为公司正迎来黄金发 展期。
质量体系稳定完善,降本增效优化产能
多次通过海外规范市场认证,质量体系完备。合规且高质量的生产体系是发展 CDMO 业务的基石。公司长寿生产基地自 2009 年起多次通过美国 FDA、日本 PMDA、中国 NMPA、欧洲 EMA 和 WHO 现场核查。截止目前,公司生产基地共经历 300 余次客户 QA 审计,80 余次客户 EHS 审计。
基于对公司质量体系的认可,博腾与战略客户在重磅品种上有深度合作。以公司战略大 客户 GSK、强生和吉利德为例,三者均有销售额排名前 10 的产品与博腾进行 CDMO 业务合作。
近期,公司相继公告的重大订单:2021 年 11 月、2022 年 2 月,公司公告收到跨国制 药公司某小分子创新药相关的 CDMO 订单,订单金额分别为 2.17、6.81 亿美元,进一 步印证疫情下本土 CDMO 企业不管是合规产能还是经营效率均已得到全球大药企的认 可。
加大研发技术平台建设,构筑技术护城河。公司持续构建原料药技术平台以强化领先优 势,2021 年上半年,公司技术平台完成 114 个项目,涵盖结晶、生物催化、金属催化、 流动化学、磨粉等技术领域。通过技术平台赋能,实现提升收率、减少排放、节约成本 的目标。
强化产能建设,为 CDMO 业务快速发展提供良好支撑。公司拥有 3 个化学药 CDMO 业 务生产基地,分别在重庆长寿、江西宜春和湖北应城,三个生产基地产能合计 2,019 m3。 截至 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际产能利用率在 75%左右。
1)重庆长寿基地:cGMP 的主要工厂,目前产能超过 900m3,主要为创新药企业提供 配套服务,核心品种涵盖 GMP 中间体和 API,并通过中国 NMPA,美国 FDA,日本 PMDA 和欧盟 EMA 官方审计。
2)江西宜春基地:中间体生产基地,目前产能超过 500m3,正在逐步升级为 GMP 原 料药生产基地,多次通过客户现场审计。
3)湖北应城基地:已建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 60 亩,拥有 4 个车间,产能合计约 580m3, 主要承接国内外创新药 non-GMP 订单,后续仍将通过车间改造、产能扩展的方式持续 升级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横向拓展 CRO 业务,完善一站式布局
依托 J-Star 实现 CRO 业务拓展。2017 年,公司以 2400 万美元收购从事临床早期原 料药开发业务的美国 J-STAR 公司,实现由“后端”向“前端”的服务延伸。
依托 J-STAR 的客户资源,公司顺势重点布局北美小生物医药客户(Biotech)业务,客 户数量和项目数均有大幅增长。公司推行“早介入,深合作”的发展模式,即提供临床 早期项目的定制研发生产一体化服务,为临床中后期及后续商业化项目的导流奠定基础。
CRO 与 CDMO 业务协同持续加深。公司战略转型以来,CRO 和 CDMO 业务呈现出 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2018-2020 年,CRO、CDMO 业务营收 CAGR 分别为 38%、 31%。CRO 向 CDMO 导流效应逐步凸显,其中 2020 年,J-STAR 向国内导流项目 50 个;2021 年上半年,CRO 业务为 CDMO 业务导流项目 12 个,带来 4800 万美元 增量,J-STAR 向国内导流项目 28 个。
为进一步强化研发能力,公司在美国、上海、苏州、重庆等地均设有研发中心,用于强 化原料药、细胞基因治疗、制剂等领域研发实力:
1) 原料药工艺开发主要在重庆化学原料药工艺开发中心、上海原料药工艺开发中心及 成都化学原料药工艺开发中心,目前已有实验室面积 1.6 万平方米,并有超过 1.8 万平方米实验室在建;
2) 细胞基因治疗研发中心主要位于苏州,目前 1 期已有 3000 平方米实验室,2 期 1.6 万平方米实验室在建设中,为业务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制剂研发中心主要在上海制剂研发中心及重庆制剂研发中心,已有实验室面积 1900+平方米,可进一步实现 CDMO 业务向制剂端延伸。
布局 CGT,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细胞基因治疗(CGT)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根据 Coherent Market Insights 的估测, 全球 CGT 市场将从 2017 年的 60 亿美元增长至 2026 年的 35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 率达 22%。基于 CGT 业务的高景气和增长潜力,公司于 2018 年快速布局其 CDMO 业 务,有望通过新业务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境内外 CGT 市场在疾速发展
细胞基因治疗主要通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 的疾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研究较多的是 CAR-T、干细胞及其他相关细胞疗法。 2021 年,CAR-T 细胞治疗在研活跃管线 612 个,并首次进入前十大热门研发领域;干 细胞及其他相关细胞疗法在研活跃管线 847 个,较 2020 年增加 106 个。 2017 年开始,细胞基因治疗行业迎来了兑现期,YESCARTA、LUXTURNA、KYMRIAH 和 ZOLGENSMA 等多款产品获批,为多种难治性疾病带来新治疗选择。
细胞基因治疗的出现使遗传学疾病的治疗成为可能,其商业化也迎来了重要里程碑。 2020 年,Zolgensma 销售额超过了 9 亿美元,加上 Kymriah,诺华细胞和基因治疗产 品在当年销售收入已达到 14 亿美元。
政策持续推进 CGT 行业规范化发展。CGT 行业在快速自由发展后,遭遇了负面影响导 致政府介入叫停或干预,后续 NMPA、CDE 等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规范行业标准, CGT 业务向着更为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目前,全球前二十大制药公司中已有约 80%正在布局基因细胞治疗领域。跨国大药企亦 通过并购的模式加快业务布局。2016-2020 年,CGT 行业的收并购金额达到 1110 亿美 元,行业呈现高景气。
CGT 业务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博腾于 2018 年布局 CGT 领域,其 CDMO 业务由二级控股子公司苏州博腾承接。苏州 博腾仅用时两年便完成创新园的研发中心和临床生产基地的建设,GMP 车间也于 2020 年 11 月投入使用。同年,CGT 实现订单“破局”,共签订 5 个客户订单(订单金额约 5,600 万元)。2021 年上半年,苏州博腾累计在手订单客户 12 家,在手订单项目 14 个。
强大的管理团队助力业务快速成长。博腾生物的核心团队均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成熟的管 理经验。公司也持续加大人才建设,2021 年上半年苏州博腾已有员工 162 人,其中 74% 为研发技术人员。
目前,国内外 CDMO 企业均对 CGT 领域进行布局。博腾目前重点布局质粒、病毒和细 胞治疗等产品的产能。同时,公司仍持续推进 AAV 团队、昆虫细胞 AAV 工艺平台、50L 工艺放大等能力建设工作。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